9月4日,2022年服贸会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教授刘引玲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将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快等特点。当前居家养老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人才紧缺是居家社区养老的重要瓶颈。她表示,应把居家养老服务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
九成老人在调研中选择居家养老
(资料图)
刘引玲表示,根据我国人口发展趋势,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2050年将超过25%,从老龄社会到超老龄社会发展进程飞快。而居家社区养老人口在我国老年人口中占90%,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群体,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分为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政府资助、机构主办和政府购买、市场运营四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弊。
刘引玲谈道,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负担加重、未富先老等特点。“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然而当前,居家社区养老还存在不足,未来,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会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
专业人才队伍是居家社区养老成败关键
刘引玲认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各项硬件设施、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有偿服务项目、大力培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法律服务内容等方面入手。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能有效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强势推进,蓬勃开展。”刘引玲称,可以考虑社区内的集中养老场所。社区集中养老可以解决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难题。例如长沙望月湖小区拟承包小区内一整栋建筑并进行改造,将其升级为老年人的集中养老场所。这样的养老模式既能为老人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也使老人可以相互陪伴,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同时也会大大降低老年人负担的养老费用。
刘引玲认为,人才紧缺是居家社区养老的重要瓶颈。能否培训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培训中,应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力量,有一批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社会办学机构,并颁发经国家认可的全国,或者至少是省市通用的资格证书,从而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
除此之外,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等服务人员,以及涉老社会工作、养老服务机构经营管理等人才。同时,大幅度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收入,让更多人愿意学习养老护理并从事这个行业。
“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技术岗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适当补贴。还可以借鉴‘时间银行’的做法,规范志愿者服务,将志愿者服务时数转化为今后享受其他人服务时数,让志愿者的奉献行为转化为互助养老的长效收益。”刘引玲认为,还可以倡导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工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难题,也可以满足老年人再就业的工作需求。
记者曹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