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讯(记者张璐)2022年服贸会“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分论坛今天(9月4日)举行,嘉宾围绕“低碳交通、绿色转型”主题进行交流。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表示,未来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出行模式是预约出行,公交专用道在运力充足且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向班车、合乘车等开放预约出行。

郭继孚称,交通碳排放治理难度较大,是零碳转型的重点领域。交通领域有单体排放小、排放主体分散且移动源计量难度大等特点。以北京为例,虽然采取多种措施,也仅将城市交通高碳排年均增速从6%下降至4%,碳排放总量依然呈现增长趋势。

他认为,要实现城市交通低碳转型,要实现“四个优化、一个创新”。首先要进行优化城市结构。其核心是通过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调整,形成更加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从源头上减少出行距离,进而减少交通碳排放。除了建设轨道上的城市,还要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15分钟步行可达到的范围内,配备基本服务功能。

同时要优化出行结构,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目前已经超过70%,但与此同时小汽车出行比例居高不下,推动高碳排放的小汽车出行向绿色出行转变仍然是重点。要发展MaaS(出行即服务),通过一键式触达和预约的组合,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创新建立绿色出行碳普惠机制,对绿色出行给予激励。“定制化服务就是千人千面,将来的交通系统应该是——一个人乘坐就是专车,两个人是合乘,几个人就有一辆小巴士,几十人乘坐大巴,一千人匹配专列。”他说,在未来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供需高度匹配来提高运输效率是有可能的。

在运输结构优化方面,未来核心方向是将产业与铁路进行融合布局。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截至2022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辆。但不同领域电动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公交、出租行业发展比较完善,私人小客车,货运领域仍需进一步挖掘潜力。目前,新能源车车型逐步丰富,各品牌车型定位从之前集中在10万元至15万元的代步工具,逐步推出满足商务洽谈、家庭出游、远距离出行需求的中高端车型。在需求侧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近几年也有所提升。

郭继孚称,在交通科技创新方面,一方面是交通工具的科技创新;一方面是运输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他认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出行模式是预约出行。“目前大家习惯随意出门,从来没有想过预约。但我们仔细想一想,预约就医普遍推行以后,减少了不必要的排队等候时间,交通也是如此。与其堵在路上,不如把这个时间留在家里。”他认为,应建立“不堵车的交通系统”,实现缓解拥堵、降低油耗和交通污染排放的多赢局面。

他举例说,北京在地铁沙河站开展预约进站试点,减少了乘客站外排队时间,乘客体验感很好。目前北京有一些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不足,今后或许可以尝试放开预约,在有运力空余、公交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大客车、班车、校车、合乘车、新能源车开放预约出行,使排放下降,效率提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