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东方证券发布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营收表现略超预期,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资料图)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面底部,个体分化延续。23Q1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增速较2022年下降5.2pct,盈利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到息差收窄和中收低迷的负面影响。个体来看,上市银行内部业绩表现分化延续,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盈利增速降幅较大,其中表现较好的是平安(+13.6%,YoY)、中信(+10.3%,YoY)和浙商(+9.9%,YoY);区域性银行业绩增速保持相对平稳,其中江苏、常熟继续保持“营收10%+、盈利15%+”的趋势。
业绩归因分析:息差负面影响加大。从利润增速驱动各要素分解来看:1)拨备仍然是最主要的正贡献项,23Q1贡献净利润增长11.4pct;2)规模扩张对净利润的正贡献为7.4pct,以量补价趋势延续,贡献保持稳定;3)息差对盈利负贡献17.3pct,1季度重定价影响下负向拖累加大;4)手续费增速放缓给盈利增长带来1.4pct的负面贡献,表现仍然低迷;其他非息贡献度边际转正,23Q1拉动盈利增速4.7pct。
开门红表现较好,信贷高景气增长。截至1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同比+12.0%(vs+11.2%,22A),年初以来持续的宽信用政策和经济复苏背景下信贷需求的改善支持银行信用扩张速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从分类的表现来看,大行资产扩张动能最强,信贷投放方面继续发挥头雁作用,信贷增速保持在13.7%的高景气水平;股份行信贷增长仍然乏力,预计和按揭、消费类贷款仍未完全恢复有关。
重定价拖累息差,股份行降幅较大。我们以期初期末口径测算上市银行23Q1单季净息差为2.04%,环比收窄10BP,基本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主要是受到资产端按揭贷款重定价和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分类别来看,股份行息差降幅最为显著。展望后续季度,经济回暖、信贷需求改善的态势下,我们预计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望逐步缓释,如果零售信贷复苏,甚至可能边际回升;个体的角度,区域信贷供需两旺、深耕零售小微的中小行息差韧性更强。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拨备持续夯实。截至23Q1,上市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3BP至1.27%,账面不良率延续改善,我们测算行业23Q1加回核销后的年化不良净生成率在0.58%(vs0.76%,22A),反映23年初以来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经济的稳步复苏,银行不良生成压力边际缓释。前瞻性指标方面,绝大多数银行关注率环比有所改善。拨备方面,截至1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上行4pct至245%,拨贷比为3.11%,环比下降3BP,行业的拨备水平继续保持充裕。目前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的峰值已经过去,展望而言,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居民信心提升,叠加地产政策的持续宽松,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有望延续向好态势。
银行1季报基本坐实年内业绩低点,向后看,疫后经济复苏的宏观背景下,银行基本面压力逐步好转是必然趋势,伴随着宽信用、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银行量价质在内的主要盈利要素有望逐步企稳。目前,板块估值和基金仓位仍处于历史底部,后续基本面向上有望驱动板块估值持续修复,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经济复苏背景下,优质中小行逻辑仍然坚挺,资本补充诉求下未来业绩持续释放动力充足,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601009,买入)、成都银行(601838)(601838,买入)、沪农商行(601825)(601825,买入)、苏州银行(002966)(002966,买入);中特估逻辑演绎有望带动估值持续修复,建议关注交通银行(601328)(601328,未评级)、邮储银行(601658)(601658,买入);此外,涉房风险缓释、零售投放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招商银行(600036)(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海外流动性风险蔓延;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