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日。过去30年间,中韩两国在经贸领域已形成高度互补,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交融格局。
近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时强调,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个别国家将经济政治化、贸易工具化、标准武器化,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建设者,中韩双方应共同抵制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径,共同维护两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要性突显
建交30年来,中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中韩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是建交当年的72倍。今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1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4%。
“中韩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得益于中韩自贸协定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两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天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两国签署自贸协定,根据该协定,在20年的过渡期内,中国将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而韩国将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迄今,中韩已先后对双方的产品进行8次关税削减,中国对原产于韩国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比例已超过40%。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也为中韩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启程赴华前,朴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在供应链方面地位重要,韩国有必要在稳定供应链方面强化与中国的沟通和对话。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显现的背景下,中韩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此次中韩外长会面,双方同意就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宜开展对话,致力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安全、畅通、开放和包容。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遵守世贸规则,坚持非歧视、非排他、公开、透明原则。
李天国分析称,中韩两国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不同领域。韩国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产业、汽车、化学制品等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中国在农产品、纤维制品、金属制品和其他制造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实力的增强,中国的产业链配套水平整体大幅提高,中高端领域提升非常显著,正在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中韩双方有必要进一步整合RCEP区域内的产业生产资源,利用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与贸易效率,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共同抵御来自区域外部的冲击。”李天国说。
加快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两国在经贸领域的深化合作也为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中韩外长会面,双方同意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争取尽快达成一致。
据了解,自2018年3月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开启首轮谈判至今,双方已举行9轮正式谈判,最近一次是在今年7月。
7月13日,中国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过视频方式举行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双方就跨境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等议题规则及负面清单市场准入问题开展深入磋商,取得积极进展。
李天国表示,两国对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的市场开放与自由化都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在不同领域和规则上有着不同需求,因此需要时间来明确对方的要求与立场。
中韩均为RCEP成员国,并曾在RCEP的谈判中扮演重要推动者的角色。“如今RCEP生效实施将为中韩双方开拓更大市场,为双方产业分工与合作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作用。”李天国说。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中方愿与韩方一道,保持谈判势头,争取早日达成互利共赢的协定,进一步提升两国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与合作水平,推动中韩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