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在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多维度、多举措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
多晶硅价格从2020年年初的每公斤70元左右上涨至2022年三季度的300多元,累计涨幅超过三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光伏材料价格高企,短期难见拐点,致使光伏产业下游成本高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基础原料,其大幅涨价会传导至硅片、电池、组件,致使下游光伏企业无法有效化解多晶硅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部分光伏企业因此大幅减产甚至停产,进而抑制了终端的光伏装机需求,导致一些终端大型光伏电站建设陷入困境,不利于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多晶硅价格上涨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光伏产业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及产业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今年8月份以来,多部门接连发声,集体约谈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这有利于避免多晶硅价格大起大落,引导光伏产业上游企业理性投资;同时有利于促进多晶硅价格形成合理预期,推动光伏产业下游企业稳定发展;还将有利于引导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深化合作,促进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据预测,2022年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20万吨,是2021年52万吨的2.3倍,2023年年底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40万吨。随着多晶硅产能成倍增长,2023年发生产能过剩的概率非常大,可能出现价格大幅下降的局面。届时,不具备一体化竞争力的多晶硅企业将直面经营压力。相关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多晶硅价格,目的是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推动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有效促进多晶硅产量削峰填谷和光伏装机规模稳定。
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平稳发展还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多方共同发力。
一是加强部门工作协同和监督管理,促进多晶硅价格回归理性。引导光伏企业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也不搞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合理开展多晶硅储备,不推波助澜。针对光伏产业出现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二是引导相关企业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多晶硅新增项目储备,根据下游需求稳妥加快产能释放和有序扩产。引导更多计划跨界投资多晶硅的企业保持理性和警醒,不盲目扩产。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防范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风险。
三是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组件企业,组件与发电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携手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