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将稳增长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快上缴央行结存利润,截至7月底已上缴1万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近0.5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

此外,连续召开主要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全系统、政策性银行“一把手”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支持金融机构在审慎经营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4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对受困人群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同时,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并纳入5月份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

同时,人民银行推出货运物流主题金融债券,支持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债券,专门用于向货车车主和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和新增投放资金的支持。

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上,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发展。6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5404亿元、13997亿元,再贴现余额为6145亿元,以上合计达25546亿元。

同时,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力度,强化正向激励,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再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普惠养老机构和交通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

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人民银行发挥LPR改革效能。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0.1个、0.2个百分点,“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通畅,企业贷款利率为有统计以来新低。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变化。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协议存款自律管理的倡议》,规范协议存款等存款产品的利率定价行为,大力督促违规存款有序压降,有效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来源。今年以来,共有20家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合计2155亿元,4家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合计8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发放小微企业、涉农贷款。

此外,发挥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票据平台作用,提高企业应收账款流转效率。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6.5万笔、金额16.7万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29.5万笔、金额13万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银企对接,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梳理重点项目清单,为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贷款提供有效需求对接。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推动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投放。指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快项目储备,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能力。同时,通过银团贷款、PPP模式等,撬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大融资支持。

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和11.2%,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连续38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信贷投放稳步增加。6月末,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贷款余额合计30.69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全国共建立包含68.5万家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录库,累计发放贷款10.2万亿元,稳定和带动就业3950万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