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B03
分类
2022年8月12日星期五
本报济宁8月11日讯(通讯员杨树林)近日,民航山东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转发济宁机场深化军民消防保障融合等四项典型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山东监管局对济宁地区民航单位年度综合检查时,发现济宁机场在提高安全裕度等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其中,济宁机场在深化军民消防保障融合、科学驱鸟、岗位口袋书、空管告警系统这四项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部队和民航关于军民融合的有关要求,建立协调顺畅、优势互补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夯实三基建设,值得其他单位和机场学习借鉴。
深化军民消防保障融合:济宁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机场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实现联合保障。每季度召开军民航协调会,在重要消防保障时段和特殊情况下不定时召开,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双方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救援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济宁机场联合军方共同编写并签订相关手册、协议、方案、程序多份,相互补位、相互共享,有效促进军民航消防保障资源共享。加强联勤联训,实现力量共用。2021年以来军民航双方已多次联合开展实战化灭火演练、联合业务培训,军民航双方联合开展驻地周边灭火救援数次。开展联合救援,实现风险共防,军民航双方不定期开展航空器灭火救援预案的修订完善,实行动态化管理。通过军民融合,整合了军民航双方消防保障资源,构建需求对接、协调顺畅、优势互补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机制,济宁机场顺利实现消防保障等级六级升七级。
科学驱鸟的“济宁方案”:鸟害防治一直是困扰民航业的一项世界性难题,济宁机场不断总结经验,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济宁方案”。常规性驱鸟夯实基础,济宁机场从控制鸟类食物源入手,开展飞行区生态治理,切断鸟类食物链,破坏鸟类栖息环境,阻止鸟类驻足觅食。试验性驱鸟掌握规律,为了掌握草、虫、鸟的生长觅食规律,济宁机场在飞行区划设了约5000平米的“试验田”,对“试验田”内的草情、虫情、鸟情进行动态分析,经过一年实验,已基本掌握飞行区草、虫、鸟的生长、繁殖和灭杀规律,为驱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性驱鸟精准防范,济宁机场年初开始启用鸟类食物源智能化预警平台系统,配合人工“试验田”分析,使鸟类食物源分析更加科学,该平台有效弥补了人工调研和数据采集的不足,对飞行区虫情、鸟情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性驱鸟提高效率,今年,机场新研发了多管驱鸟发射炮,在改良了防水、移动等多项功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了驱鸟炮控制程序,极大地提高了驱鸟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目前该设备已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精准性驱鸟改善效果,根据鸟类怕烟、怕刺激性气味的特性,机场在6月份投入使用弥雾机,对燕子、麻雀等低空鸟类有很好的驱赶效果,特别是针对鸟类大面积聚集的情况效果十分明显。通过科学有效的驱鸟手段,济宁机场驱鸟工作成果显著,截至目前,今年机场未发生一起鸟击航空器责任事件。
小小“口袋书”保障“大安全”:为不断提升岗位员工主动识别风险能力,明确岗位职责和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从源头管控岗位风险,夯实安全基础。济宁机场安检护卫部在推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的过程中,全面推行“岗位口袋书”。“岗位口袋书”主要包含“岗位风险警示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应急处置流程图”。口袋书可装入衣服口袋顺身携带,员工可利用上下班班车、航班间隙等碎片时间查看、学习,目前已成为大家学习的法宝、班前会的必读物。
两项告警系统筑牢空管安全屏障:为进一步加强空管安全保障,研发管制员在岗疲劳监测告警系统和陆空通话复诵正确性动态监管告警系统,着力推动空管安全再夯实。管制员在岗疲劳监测告警系统,系统以视频信号参数为基础,对民航塔台人员到岗情况进行监视和提醒,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对管制员进行疲劳监测,判断分析管制员疲劳状态并自动告警,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大幅度减少空管指挥中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陆空通话复诵正确性动态监管告警系统,机场研究开发陆空通话复诵正确性动态监管告警系统。系统在对陆空通话进行录音的过程中,对管制人员和机组发出的特定指令进行内容识别,能有效减少通话失误,增强管制工作安全,对提升机场安全运行的智慧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济宁机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和把握民航安全的“五个属性”,把“三个敬畏”和“六个起来”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守好安全底线,筑牢安全根基,确保航空运行和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编辑:邓超组版:李腾校对:胡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