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6月-7月,累计有19家券商所持科创板跟投股份解除24个月的限售股锁定期,涉及市值6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券商跟投科创板收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2019年4月,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要求科创板企业的保荐机构使用自有资金认购发行人IPO股票数量的2%至5%,锁定期为24个月。强制跟投制度的建立,规避了保荐机构只荐不保的短板。

此次19家券商跟投股份出现盈亏,既与券商筛选项目的能力有关,也与其定价能力有关。

由于券商跟投股份有24个月的锁定期,上市后其股价的表现,无疑会受到上市公司质地本身的影响。一家企业业绩佳,成长性十足,这样的企业上市后容易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跟投股份才有获利的可能。如果企业业绩较差,且毫无成长性可言,跟投亏损将是大概率事件。

券商跟投盈亏与否,当然也与其定价能力有关。对于保荐机构而言,定价处于两难境地。定价高,能够获得更多的保荐费用,但放大了跟投风险。因此,需要保荐机构对于发行人质地、成长性,以及上市后的股价表现等,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如果定价能力不足的话,或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