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对城市规划部门而言,可依据城市地段、街区的功能与目标定位,构建不同类型的夜间场景,打造诸如文化艺术场景、休闲娱乐场景、生活服务场景和自然生态场景等。场景理论代表学者特里.克拉克认为,不同场景包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些文化价值取向是人们文化消费的原动力。因此,夜间消费场景需深嵌文化基因,将本土文化意趣、当代文化潮流、匠人文化创意融入其中,实现流量变成留量。智能场景是大力促进夜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交互、跨界、智能、数字化的新技术重构消费体验场景,为场景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资料图】

关键词:消费;数字化;智能;艺术;创意;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从功能性日益向精神文化性转变,具有文化创意附加值、情感附加值属性的夜间经济迅速发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出台多项鼓励性政策措施,通过激活夜间消费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夜间经济除了供给多元的产品与服务外,还需提供高品质的消费服务体验场景。夜间消费本质上是服务消费和体验消费,服务、体验消费注重消费行为发生时顾客的心理情感体验,通过构建各种消费场景,增强顾客的感受性,满足其情感需求。场景是夜间消费的核心载体,由生活娱乐设施、休闲活动、服务、人群组合构成,不仅包含了实际生活休闲娱乐功能,也蕴含着城市文化传统和人群的价值观。诠释空间价值观与美学品质的优质场景,为夜间经济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推进夜间消费场景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索。

第一,打造差异化、复合型、联动式夜间消费场景,实现场景“效果”向“效益”的转变。

消费场景既是人们在时间的消费,也是人们对空间的消费。优化城市夜间消费场景并非简单的物质设施组合搭配,而应探索都市休闲设施与精神生活方式的双重价值。因此,营造夜间消费场景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内容植入等,将物理空间效果打造为亲近消费者的生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一是打造差异化夜间消费场景。对城市规划部门而言,可依据城市地段、街区的功能与目标定位,构建不同类型的夜间场景,打造诸如文化艺术场景、休闲娱乐场景、生活服务场景和自然生态场景等。对夜间经营者而言,可依据其夜间产品服务特点,围绕主题营造高品质场景,形成高品位特色,提高传播度。二是打造复合型夜间消费场景。不同设施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不同方式组合的设施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文化价值。场景打造需组合好公共文化设施和商业设施,注重娱乐价值与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书店改变单一卖书的模式,建成融图书、咖啡、文创商品、艺术展览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空间,以场景变革吸引消费,聚合读者。演艺企业采取“演艺+”的夜间演出模式,融自然景观、演艺内容、商户业态、本地美食于一体,构建夜游、夜购、夜品、夜赏、夜娱多元复合型发展场景。三是打造线上与线下联动式的夜间消费场景。随着直播电商、短视频购物等新消费模式的蓬勃发展,夜间网络销售量比重不断扩大。线上新模式消费不断拓展线下商家经营能力,对于夜间商家而言,在抓好线下实体场景建设的同时,在线上营造数字化消费场景,打通线上线下(300959),从空间内容到产品服务到传播裂变,构建起“无界生态”场景运营体系,带动整个城市夜间经济的优化与提升。

第二,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融入潮流文化,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变。

场景理论代表学者特里.克拉克认为,不同场景包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些文化价值取向是人们文化消费的原动力。当前,不少“网红”场景由于缺乏文化特色,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文化思想,陷入单一空洞的“格式化”表达,致使网红不能长红,流量留不下消费。具有文化内涵,场景才更具价值,才能提高消费黏性。因此,夜间消费场景需深嵌文化基因,将本土文化意趣、当代文化潮流、匠人文化创意融入其中,实现流量变成留量。一是以本土文化构建场景内容。本土文化是地区、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文化,是一种凝练的内生动力和重要的文旅开发资源。通过对本土历史文脉的挖掘与提炼,夜间商圈、街区、商户的场景构建再现本土文化的意境,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乡味、乡韵、乡愁。二是以潮流文化打造场景特色。一方面,夜间商品受潮流文化影响比较大,某一时段内商品的需求会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产品上。潮牌、爆款、大众推荐等产生头部效应,具有自我实现机制,人们对其关注越大,评价越高,越会吸引其他消费者。另一方面,“80后”“90后”“00后”是夜间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引领风尚,赋予夜间“潮”级活力。夜间消费场景需顺应潮文化需求,以现代时尚元素打造城市夜间“潮”文化地标场景。三是以工匠精神精耕场景品质。近年来,“商业+艺术”“商业+文创”的场景式渐成趋势,商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工匠时代。夜间消费更需“匠人”初心回归,注重场景原真性与创新性表达,专业、规范精雕细节,营造个性鲜明、体验独特的新场景。

第三,营造数字化智能夜间场景,实现“融合”到“融活”的转变。

智能场景是大力促进夜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交互、跨界、智能、数字化的新技术重构消费体验场景,为场景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计,融合艺术、融活技术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将在“十四五”时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推动夜间场景数字化变革。通过发挥数字媒介的支持优势,文化场景可以进行动态展示和互动参与,由此改变消费者单一参与状况,极大强化互动性和多维参与感。开发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等体验场景和体验项目,通过数字化环境渲染,精准定位内容IP,打破场景与人之间的界限,用视觉冲击力强的动态表现形成场景感和代入感。二是实现科技在夜间场景最大化应用,拓展场景创造的价值。夜间场景应积极探索智能影像视觉、光场技术、裸眼3D技术、互动体验技术AR/VR、5G全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虚实结合、效果震撼的夜间游玩新体验。夜晚城市从场景出发,插上技术翅膀,打造绿色环保的艺术影像秀、灯光秀、投影秀、无人机编队等夜间创意表演秀,让原有建筑、景区与文化艺术全方位融合,形成智能场景,为夜游项目创造价值。夜间演艺也需以现代科技彰显文化魅力,采取“主题IP故事+声光电+演员”的搭配方式,营建神秘、玄幻、浪漫、刺激的奇幻秘境,让游客邂逅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光影故事。三是培育夜间场景创新生态。相关部门搭建“夜间智慧场景”创新平台,开放技术、标准、渠道等资源。依托夜间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培育场景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集成“总包”、场景科技供需对接等服务,不断提升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的组织效率。同时,可适时设立专项夜间产业引导基金,对优质落地场景给予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支持,依托金融手段鼓励夜间场景科技创新。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