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贷在我国发展已超10年,解决了许多小微经营者“有没有”贷款的问题,但还未解决额度“够不够”的问题,有调研数据显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额度。
【资料图】
“之所以不够,是因为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还不完整。虽然识别出了征信、工商、税务、移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数据,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个性化资产没有被数字化,无法被识别。”网商银行CRO孙晓冬表示。
7月18日,网商银行对外发布“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下称“百灵系统”),当小微企业主想提升贷款额度时,可以把手里的合同、发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货架照片等资产拍照上传,百灵系统会尝试识别这些材料,从中分析对方的经营实力,判断一个更为合适的贷款额度。
据了解,“百灵系统”目前可识别26种凭证类型,在对照测试中,其与人工的审核一致性达到80%,但是审批效率要远优于人工。试运行半年以来,有超过200万用户借此提升了信贷额度。
拍照就能证明经营状况?背后如何风控?
“我们跑物流的,只有货运单,很难拿到抵押贷款。之前网商银行给了10万多额度,如果遇到旺季,要租车,就有点不够。”王师傅是货运司机,运营着一家小型物流公司,“上个月我上传了我货车的照片,道路运输证和拉货的合同,发票,没想到几分钟以后就给我提到20万了。”
拍几张照片,就能证明自己的经营状况?这背后的风险如何控制?确实,每个小微企业主手里,都有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经营实力和稳定性的材料,比如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等,但是这些材料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要识别出来难度很大。
以合同为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写体签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对机器而言,准确识别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种多模态感知技术,且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另外还要考虑防篡改、翻拍等验真问题。
网商银行人工智能技术总监韩冰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分析过用户主动上传的数据和非主动上传的数据,发现主动上传的这部分数据风险更低,在这个阶段,用户更有贷款意愿和诉求,对上传的资料也比较谨慎;其次,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验证技术,比如图片类别有水纹验证、质膜纹验证等,对合同的验证包括合同库查询、系统内相应数据交叉验证等,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可被风控系统采信。
但能正确识别只是第一步,“百灵系统”还需要理解这些材料背后的含义,这将通过构建动态企业图谱、行业图谱,将行业的经营周期、资产构成、上下游逻辑纳入风险评估等措施得以实现。
据悉,“百灵系统”推出的提额自证任务可以帮助用户平均提升3万元,不少用户甚至能获得超过10万元的信贷额度提升。
探索智能人机互动 用户掌握信息主动权
不过,数字信贷虽然效率很高,但缺乏互动性,很难像银行网点的信贷经理那样与用户交流,了解用户更细致的情况。
“我们希望小微经营者和百灵系统的交流,就像和真人信贷员交流那样顺畅,期待它能像信贷领域的AlphaGo一样,能让小微信贷也变得可交流,可互动,有人情味。”网商银行CTO高嵩表示。不过,目前这一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
互动方式改变,也让用户掌握了对自身信息的“主动权”。随着时代变化,人们都更注重自身的隐私保护,在“百灵系统”中,用户可基于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提交自身的个性化材料。
“过去,数字信贷都在探索‘他证’模式,用户授权之后,金融机构从别的机构处获得用户信息;未来,数字信贷会是‘他证’和‘自证’相结合的方式,用户自己直接提供信息,让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了解更加充分。”高嵩表示说。
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