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一年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持续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率展现方式发生变化,但受到宏观市场调整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大面积破净,众多投资者未能从“刚性兑付”的观念中转变,对盈亏的体验更为直观,投资者情绪对银行理财子产品的发展提出考验。
另一方面,施罗德交银理财、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获批开业,开始承担独立发行和管理产品的压力;虽固收类仍为理财产品主力,但养老理财、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等主题类产品不断涌现,银行理财产品的体系进一步得到丰富。
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监管也更严格。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首次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商业银行理财托管业务开出罚单,四家机构被罚。
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站在资管市场竞技场,迎接挑战。
从大面积“破净”到回暖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明显反弹,环比增加26.08%,这与市场的回暖密不可分。
今年开年以来,受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调整的影响,多家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出现负收益,截至3月15日,银行理财市场1855只产品“破净”,占比6.44%。然而进入5月,随着债市回暖,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开始上涨,理财产品市场收益也水涨船高,相关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得到了修复。
光大理财的阳光红新能源主题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变化就是形象体现。该产品成立于1月18日,在建仓期恰逢市场调整,净值持续下跌,4月26日达到了成立以来的单位净值低点0.7054。后市场回暖,净值回升,7月11日达到了成立以来的单位净值最高点1.0592,半年以来反弹幅度达50.16%。
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新发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水平从1月份的93.78%提升至6月份的97.52%,相比之前,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体验更为直观。而与其他资管市场投资者相比,银行理财市场的投资者又有着明显的风险厌恶情绪,众多投资者尚未从过去银行理财“保本”的观念中走出来,对收益的浮动难以接受。
彼时,净值的波动虽未对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规模造成明显扰动,但令新发产品募集难度增加,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4月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了18.62%。
央行7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居民存款多增的同时,非银存款减少5515亿元,同比多减2617亿元,中泰证券(600918)首席分析师杨畅分析认为,或与居民赎回理财产品,导致资金回流存款有关。
在此情况下,银行也采取了下调理财产品相关费率、自购份额、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在底层资产配置上也有一定调整:通过增持货币或固收类资产,减持权益类高风险资产,稳定产品收益,同时提高固收类产品体系丰富度和创新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而目前,固收类产品仍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主力,占比达95.58%,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着固收类产品为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特征。但纯固收产品管理费率较低,对银行的创收贡献有限;理财子权益类产品规模有限且投研能力不足。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市场后续将如何发展?
中信建投(601066)在今年6月底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发展,预期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将引导更多资金流入权益市场,原因是:其一,政策打开股票直投权限;其二,增加权益投资是利率下行的有效对冲手段;其三,权益类产品管理费是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有力工具;其四,权益类产品转型正循序渐进。
产品体系开始丰富
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银行机构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今年以来,养老理财、ESG主题理财产品、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等以主题概念、主题行业为主打的理财产品逐步涌现。
2月27日,在首批4只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近3个月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将养老理财试点城市由四地扩展为十地,养老理财产品发行也明显提速。截至目前,存续养老理财产品共27只。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养老理财产品的认购金额已超过600亿元。
而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改,为承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溢出资金,中银理财于今年5月推出了业内首只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相比,此类产品“高流动、费率低、风险小、到账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热度很高的ESG主题理财产品早已不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新面孔。自2019年第一只净值型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以来,ESG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初至6月30日发行的ESG主题理财产品已接近2021年发行总量的七成。
普益标准研究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充分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围绕国家战略或政策重点扶持领域研发主题理财产品,通过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设计,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
“未来,银行理财公司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资金;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在提升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水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净值波动。”普益标准研究员罗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监管也在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业务制度、规则体系的落实。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首次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商业银行理财托管业务开出罚单。中银理财、光大理财、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四家机构因“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集中度超标、杠杆水平超标”、“理财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合计受罚1490万元。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的趋同及公募基金规模与银行理财规模差距的不断缩小,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提升和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银行理财产品后续如何打造其竞争优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