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绩效作为员工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分配已成为棘手的难题。

什么才算是均衡,如果分配不均对医院的发展有那些影响?

预约6月8日的直播,一起了解院内绩效方案设计实战训练营!

门诊,是患者看病就医的第一道关口。门诊医疗质量,关乎医院核心竞争力。

2021年,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次超过30亿;预约诊疗、多学科(MDT)门诊、特需门诊等新的服务形式日益增加。

然而,以往国家关于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的要求散布在多个文件中,不利于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质量管理和门诊质量的持续改进。

2022年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国卫办医发〔2022〕8号)(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自2022年6月6日起施行,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不含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互联网门诊)质量管理。

对于挂号有效时间、门诊医务人员出诊安排、MDT门诊等既往无明确规定的事项,《规定》提出了基本指导。

《规定》共35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门诊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和机制。提出了门诊质量管理的概念,将门诊质量管理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将门诊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体系,明确负责门诊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门,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定期收集、分析、反馈门诊质量数据。

二是明确了门诊质量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对门诊、门诊质量管理、门诊质量管理制度、出诊单元等进行了定义,以利于提升门诊质量管理的同质化程度。

关注健康界 感受医疗严肃与温情

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

流程不畅、手续繁琐、环节多等,是各大医院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规定》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减少人员聚集。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缩短检验、内镜、超声、CT、核磁等检查的预约等候时间,并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检验和检查报告,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按照不少于日均门诊量0.2%的比例配备门诊导医人数或智能引导设备数量。——2021年,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次超过30亿,这就意味着,全国得有1.6万名以上的门诊导医或智能引导设备。

为了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号源使用效率,《规定》指出,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就诊量变化,动态调整各挂号途径号源投放量,加强退号与爽约管理,建立退号候补机制。

对以往无明确规定的挂号有效时间,《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建立患者因检验、检查结果回报继续就诊的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患者复诊的次序。

对以往无明确规定的门诊医务人员出诊安排,《规定》要求,依照门诊患者病种分类和特点,合理安排各专业不同年资医师出诊;并针对地域、季节特点,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数以及单元接诊人次,合理配置门诊人力资源。

健康界注意到,《规定》全文提到五处「严格」,其中有两处「严格」是针对具体临床诊疗细节的。

第一处是,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严格把握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指征,控制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使用率,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二处是,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门诊手术和有创诊疗的目录,认真执行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级别、麻醉方式等,制定具体的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等制度及流程。

鼓励推行多学科(MDT)门诊

门诊患者基数大、流动性强。加强医院的门诊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此,《规定》中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度,在本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首诊医师应当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和转科等负责。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诊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定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及时、准确报告并通知患者及时就诊,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规定》唯一提到具体科室的,是着重提到:内镜中心(室)、血液透析中心(室)、门诊手术室、口腔科等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应当制定并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门诊如何应用?《规定》中提出,加强门诊疑难病例管理,建立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提供门诊疑难病例会诊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推行多学科(MDT)门诊,MDT门诊由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出诊。

MDT门诊诊疗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就诊科别、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验检查结果、MDT门诊团队综合诊治意见和参加讨论的全体医师签名等。

同理,《规定》在提到门诊有创诊疗和手术时,也详细描述了注意条目:门诊手术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手术级别、术前诊断、术后诊断、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式、手术经过、标本去向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