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重点打造包括创新药在内的20个产业链。近日,成都创新药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迎来新进展——

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一桥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全球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投入建设的定制化标准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产,将形成16000升产能;

12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都创新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持续扩容……

看项目

研发生产国内前沿创新药物

据悉,一桥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全球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占地约113亩,分三期建设,项目计划从事包括但不限于全国同靶点首个获得临床批件的CM310等多个创新抗体药物的转化、生产及销售工作。项目全部完工后,将成为目前中国中西部地区产能最大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

该项目业主方为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子公司成都康诺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王常玉博士介绍,项目一期、三期为标准厂房,二期为研发综合楼。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形成约7万升产能,可支持10-15个抗体药物在本地进行商业化生产。

“目前,我们正顺利进行药物研发,一期厂房将保证我们最前端产品的销售和供应。”王常玉表示,后期还有多个创新药项目在研发过程中,主要为两大类:一类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鼻炎、哮喘等,另外一类则是抗肿瘤药物,如治疗胃癌的靶向药以及肝癌、血液瘤等肿瘤治疗药物等,均是国内前沿的生物制剂。

此外,康诺亚还准备在海外布局,目前部分药物正在国外申请国际性临床试验,并寻求和国外制药机构合作开发。未来,成都研发、成都生产的“成都造”创新药将走向海外。

谈环境

成都非常适合创新药企业发展

2016年,康诺亚生物在成都正式成立,主要专注于自主研发自身免疫及肿瘤治疗领域创新的生物疗法。短短5年时间,康诺亚生物便正式登陆港交所。

谈及为何选择在成都创业,王常玉说:“成都是一座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城市,包容性强,幸福感强,成都人也非常乐于创新。这种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非常适合创新药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他认为,人才蓄力于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相比于北上广深,成都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和留住早期员工的客观原因之一。此外,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水平大学可为科技创新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他说,这也是团队将成都作为起点和根据点,再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原因。

从产业链来看,他提及,成都有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为企业产品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行业来看,王常玉告诉记者,医保谈判等举措实施,对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产业界朝着更为源头的创新发展,“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既是‘阵痛’,也是机遇。”在成都建“标准厂房”,就是将上、下游生产控费、无风险规模化生产以及供应链安全等纳入公司决策考虑范畴内。

建圈强链

“成都造”创新药蓄势待发

作为成都大力推动发展的产业,康诺亚生物以外,多家成都企业研发创新药步伐加快:

科伦药业(002422)在研新药63个,有14项获批临床;景泽生物在研项目20余个,4个处于临床阶段;百裕制药在研创新药物10余个,预计今年将有2个进入临床。还有海思科(002653)、罗欣药业(002793)、康华生物(300841)、华健未来……

目前,成都已聚集了药明康德(603259)、罗欣、科伦、博奥、海思科、百裕、百利、维亚等“三医”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在创新药产业链上,已汇聚了全球CRO排名前十的药明康德等企业161家。

从资本市场来看,成都创新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也在持续扩容。就在12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资料显示,海创药业是一家基于氘代技术和PROTAC 靶向蛋白降解等技术平台,以开发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同类最佳、国际首创药物为目标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

随着海创药业上市,成都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4家,而生物医药企业是其中的重要板块,5家生物医药企业占比35%。

从企业到园区,产业集聚也在助推行业发展。以康诺亚生物所在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来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目前已聚集在研药械品种134个,累计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879项,突破29项关键技术。同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和科研型创新服务平台共99个。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