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共享充电宝就成了“救急神器”。近一两年,共享充电宝因大幅涨价频上热搜,被各大品牌玩得更溜的是,消费者永远猜不到“借一次充电宝要花多少钱”。

不同品牌、不同使用场景会导致计费规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记者调查发现,就算是同时同地同品牌,共享充电宝也会冒出4种计费规则。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任性开启“盲盒式收费”,市民的电量焦虑只能倚靠它?

计费规则五花八门,借充电宝如“开盲盒”

昨日,记者走访了秦淮区某商业综合体,在四楼的一家餐厅,记者扫码某品牌共享充电宝,手机屏幕显示:5分钟内归还免费,4元/小时,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每24小时封顶50元。而在比邻的饮品店,同样是该品牌共享充电宝,计费规则变成“1.5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如果朝左走几步,一家书店摆放了同品牌共享充电宝,租借价格又变为3元/小时,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

这意味着,如果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1小时10分钟,按照前述三种计费规则,用户分别需要支付8元、4.5元、6元,价格最高悬殊3.5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家综合体的一楼,记者也发现了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柜机,计费标准为4元/时,但每24小时封顶价格变为40元。同时同地同品牌,竟然冒出了4种计费规则!

事实上,“一机一价”可谓行业普遍现象。在南京某商场的负一楼,某品牌共享充电宝也出现了3种计费规则:3元/小时,前2分钟内免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3元/小时,前1分钟内免费,每24小时封顶69元;2元/半小时,前2分钟内免费,每24小时封顶40元。在负二楼,另一品牌共享充电宝也有2种计费规则:3元/时,30元/24小时;2元/半小时,28元/24小时。

所有共享充电宝品牌唯一达成共识的是——租借总封顶99元,正与市面上一个移动充电宝的价格相仿。共享充电宝计费规则如此五花八门,市民吐槽使用起来如同“开盲盒”。“这些充电宝机器上都没有明码标价,只有扫码使用时,手机上才会显示价格。你永远猜不到,借一次充电宝要花多少钱,一不小心就多花了冤枉钱。”市民杨先生表示。

跑马圈地铺设点位,盈利压力转嫁用户

“价格主要根据市场运营情况,由当地的代理商和商户决定。”某知名共享充电宝品牌客服如此回应记者。记者联系上该品牌南京区的一位代理商,据介绍,总部给出的共享充电宝租借价格是3元/小时,代理商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浮动,“基本上每一台设备计费规则不一样。”

一方面,因人流量、入场费、分成费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场所的计费标准会有所不同。整体而言,城市交通枢纽(机场、高铁站、客运站、火车站)、三甲医院、景区、商业广场、综合商场、大型游乐园等场所,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就要相对高一些,其次是KTV、酒吧、电影院、高档酒店、大型餐饮连锁等。

另一方面,在商家要求下,厂家可以对免费时长、计费标准、封顶价格等进行调整。比如,某酒吧老板认为店内多为高消费人群,于是将充电宝价格调整为6元/小时,远高于附近区域的其他商户。

可以说,每一台共享充电宝的定价背后,是品牌、代理、商户三方的重重博弈。如今,共享充电宝在南京城随处可见,商家也宣称网点多到可以“随借随还”。但大规模铺设点位,也意味着运营成本高企。

那位南京代理商透露,商家流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每个投放机柜的营收水平,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升级,品牌对客流量较大商家的抢夺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最初做共享充电宝,给商户的分成只有10%,现在一般是60%,最高的能够给到80%”。个别优质商户定价高,一年光充电宝租借费就坐收二三十万。

品牌跑马圈地,商家得到高分成,而品牌依旧需要盈利,最终的压力只能转嫁到用户。这也不难理解,近些年,共享充电宝租借费缘何从每小时1元涨至3元,热门点位甚至高达10元/小时,同时出现“一机一价”的怪象。

电池续航能力增强,逐渐走向低频的生意

记者身边不少市民直言,共享充电宝刚刚面世,曾经是“救急救星”,低价让它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但现在稍不注意,一个月共享充电宝的开销能冲到几十甚至上百元,那只能减少使用频率,出门尽量自带充电宝。

对此,前述代理商坦承,目前共享充电宝租借需求并不大,一个月能有400元租借费,已经是行业内的优质商户,一般的餐饮小店月入还不到200元。

采访中,有餐饮企业表示,“共享充电宝对于店铺创收意义不大,我们店里提供电源插头、数据线,更能提升顾客体验。”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也曾分析,快充技术以及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增强,将成为制约共享充电宝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通常是有应急性需求,用户对于适度的涨价往往不敏感,但过度涨价后,年轻人可能养成出门带充电宝和数据线的习惯。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意识到共享充电宝未来会是一门逐渐走向低频的生意,目前各品牌也是兵分几路寻求其他业务突破,而非全然押宝于充电业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