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迎来了第三批试点地区。央行日前在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将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专家认为,随着试点地区再次扩围,数字人民币将加速融入百姓生活,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便利百姓生活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大范围地带动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的提升。
试点地区再次扩围
“十四五”规划纲要表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近期,更有10余个省份将数字人民币试点纳入金融“十四五”规划。
记者梳理,2019年以来,央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年11月份开始,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形成了“10+1”个试点地区。本次公布的是新增的第三批试点地区。
“从本次第三批试点地区来看,数字人民币布局较为合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批试点中浙江省辖内6个城市入选,主要考虑到今年亚运会场景,同时还兼顾了北方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相关城市,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相关试点,这些城市此前也均将申请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列入了其政府相关工作计划中。
在董希淼看来,更多地区加入试点,有助于对数字人民币进行更大规模的测试应用,更深度地检验数字人民币系统性能,也有助于更多用户提前体验数字人民币的魅力。特别是将杭州亚运会场景纳入试点范围,为参加亚运会的国内外人士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有助于提高数字人民币国际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2022年1月,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正式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美团平台也全场景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推动了支付领域互联互通。
“这表明,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应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和欢迎,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董希淼说。
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300959)、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等重大试点项目圆满成功,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央行表示。
记者梳理,自去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了40多万个场景,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医等7大重点领域需求。
有专家认为,数字人民币加快普及性试点,能够更快覆盖更多的零售类和生活服务类场景,加速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而且从生态体系看,央行主导、多方参与的数字人民币生态正在形成。“数字人民币采取央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架构,目前已有9家商业银行作为运营机构直接从事数字人民币运营,而科技公司、支付机构、地方政府等产业各方积极参与,有助于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商业银行要投入参与基于数字人民币系统开发、产品设计、场景拓展、市场推广、运营维护等,做好迎接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的准备工作。
“要坚持‘双层运营’架构,充分发挥指定运营机构优势作用,加大试点应用和生态体系建设力度。”央行明确,要坚持市场化,在数字人民币发展、推广、普及过程中,政策设计要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地方政府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助力普惠金融服务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我们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表示,要增强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设计,可方便偏远地区民众在不持有传统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央行强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要坚持体现“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数字政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数字人民币试点要覆盖更多的小额高频消费场景,加快普及速度;除发放一次性数字人民币红包模式,还需探索能够多次循环、有效增加用户黏性的模式,形成用户、商户、平台和数字人民币共赢。
“从使用功能看,数字人民币在手机数字软钱包之外,还可以有卡片、手表、手套、手环、徽章等多种硬件载体,‘软硬兼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董希淼认为,从使用功能看,除了直接用于支付之外,还可以通过ATM与人民币现金进行双向兑换。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为国内小额零售支付,但在跨境支付方面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