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一部署为“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创造了新的机遇。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关乎市场竞争优势,关系企业长远发展。想要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既需要企业强化科技攻关、打磨自身技术、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也需要外界优化创新环境,为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提供各项配套支持。

应该看到,现实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都有旺盛的融资需求,但在融资条件、风险特征和信用水平等方面与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容易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从企业角度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差、抵押物有限,特别是在初创阶段,企业缺乏历史评估记录和传统抵押物,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融资的硬性要求。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而言,贷款审批和质押融资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传统“资金流”主导评价模式,怎样评价科技企业价值,往往成为支持企业融资的一个瓶颈。

科技创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方面是大量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又是融资面临种种困难。如何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强动力,关系“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关系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和尝试,以金融助科创、以创新拓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提供助力。比如,去年成立的北交所就专注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连接渠道,提供鼓励创新的环境。再比如,建设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量化企业创新能力,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有据可依。在这一评价体系下,江苏一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新建项目,以无形的知识产权“折现”为有形的资金,成功获得建行1.54亿元贷款,稳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这些创新举措,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索了新路径。

当然,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不能仅靠“一锤子买卖”。科研的持续攻关、企业的长久发展,都需要金融活水源源不断的精准滴灌。对此,金融机构应该摆脱传统单一的“放贷”思维,进一步承担起贷款人、顾问、投资者等多重角色的责任,构建起金融支持科创企业服务体系,让金融支持贯穿培育孵化、信贷支持、“投贷联动”等环节。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帮助企业度过初创期,步入发展期,走向成熟期,受益的将不仅是企业,也将是金融机构。

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既脚踏实地,又创新模式,不断深耕厚植,以友好的资本、耐心的资本呵护“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金融机构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助力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