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保持逾30年“双增长”,为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了强大保障,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为使森林“双增长”工作兼顾规模与效率,需要精准施策,切实把钱花到刀刃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表示,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保持了逾30年的持续“双增长”,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为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了强大保障,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

我国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每年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方面的碳汇量位居全球首位。从1990年到2020年,全球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减少,而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逆势增长,对于缓解全球森林减少速度、提升全球森林碳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我国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理念,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造林扩面、抚育提质等工程,构建了全社会关注林业发展的有利格局。

当前,随着这项“双增长”工作的持续,可用于新增造林的土地面积日益减少,需要进行抚育的森林更为边远,基础条件更差,相关成本更高。为使“双增长”工作兼顾规模和效率,实现数量与质量并举,需要精准施策,切实把钱花到刀刃上。

“双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绿色转型。应通过拓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发挥森林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当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林业碳票”“碳汇+”等经验做法。然而,受限于林业设施用地政策不明朗、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实现机制不发达、生态公益事业社会公众参与度低,部分地区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单一、规模小、效益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还面临某些难题。为此,要深化林业制度改革,破解深层次瓶颈制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确保生态优先,打造森林生态产品品牌,建立溢价消费信任,建成生态产品市场实现机制;还要加快森林生态公益事业发展步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与渠道。

此外,还应做好森林资源节约、减量和综合高效利用工作,减少森林采伐和木材生产产生碳泄漏带来的“减法效应”。处于供给端的企业要积极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森林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能力,加速发展竹材、藤本植物、秸秆等新材料对木材的替代加工制造业,加大对废旧竹木质林产品的回收、再加工和循环利用。有关部门要加大森林生态文化的科普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森林、爱护森林、节约和减量利用森林的有利局面,引导消费者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追随者,成为绿色生产方式的有力监督者和支持者。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步伐将更为稳健,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持续提升,“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得到更为坚实的支撑,也将为全球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共建生命共同体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