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羊肉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烹饪加工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在满足消费者食欲的同时,也成为我们重要的文化符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腾飞,羊肉消费量日益增长,对肉羊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1

肉羊产业处于“两转双增”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人均消费羊肉3.7kg

近日,在云南省草食畜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海研究员作《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肉羊体系育种策略》主题报告。他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国家政策将倾斜支持南方的肉山羊产业发展。

从数据看,2020年我国羊养殖量超过3亿只,其中山羊有1.33亿只,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及中部地区,如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据了解,2021年我国羊数量创历史新高,出栏3.3亿只,年末存栏3.2亿只。

当前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趋势如何? 金海表示,目前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正处于“两转双增”的关键阶段 ——生产方式由放牧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舍饲方向转型;羊肉产品需求由成年羊肉(mutton)向羔羊肉(lamb)转变;北方羊肉主产区规模化养殖数量显著增加;南方青绿饲草料丰富地区、东北黄金玉米带和农副产品富集区养殖量显著增加。

金海表示,2019年我国人均羊肉消费量为3.6kg,总消费量520万吨,预计2025年人均消费量达3.7kg,总消费量580万吨,2030年人均消费量达3.9kg,总消费量640万吨。实际上2021年表观人均羊肉消费量已增至3.9kg,可见羊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肉羊产业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发展肉羊产业,在农区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肉羊在全国分布广,对农民增收起重要作用,是农民脱贫首选产业之一,肉羊产业也是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肉羊对秸秆等农副产品利用率高,每只成年母羊每年可以消耗400kg秸秆,大约5只成年母羊消耗一亩玉米秸秆。

02

羊业品种不被卡脖子

但需走出育种误区

虽然在市场需求推动下,肉羊产业增长快速,但是肉羊产业仍然面临多项风险与挑战。金海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粗放 ,生产规模化水平不高,仍以中小规模和散养为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化程度低下,基层兽医人员缺乏,疫病防控力度不够,劳动力老龄化,养殖增收较难。

2. 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定 ,在羊肉加工销售环节缺乏有影响力、带动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型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的状态。此外,合作社、中介组织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没有发挥出联结作用。

3. 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 ,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效益未能凸显:全产业链条融合程度低,屠宰加工能力不强,产品质量技术良莠不齐。

4. 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第一产业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第二产业缺乏深加工企业,第三产业现代服务配套支持水平需要提升。

“我国羊业品种不存在卡脖子问题,如何干的问题,这才是核心要素” ,金海如是说。据介绍,我国肉羊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农区集化舍饲半舍饲,牧区的适度放牧+补饲,南方以山羊为主的小规模舍饲+放牧。

对于肉羊种业而言,我国绵羊、山羊品种资源类型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广泛。 绵羊品种84个,包含地方品种或资源43个、培育品种29个,以及形成一定规模的引进品种8个;山羊品种75个,包含地方品种或资源60个、培育品种11个,以及引进品种3个。 但金海认为,我国是品种大国,而非是种业强国,肉羊产业缺少当家品种,成为我国肉羊产业的“缺芯之痛”。

对国外引进品种利用缺乏规划,盲目引种是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金海表示,行业热衷于花大量外汇引种,却不重视引进品种的选育工作,造成品种退化、肉用性状、繁殖性能下降,形成“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在改良地方低产羊方面进展并不明显。

同时,金海认为,在育种方向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如牧区没有科学选育方案与技术路线,近亲繁育、无序杂交、退化现象严重;农区舍饲肉羊杂交利用体系尚未建立,过度依赖引进品种无序杂交。通过引进国外专门肉用品种开展级进杂交,培育形成的新品种,生产性能远不及父本,繁殖效率低。尽管我国的肉羊种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及挑战,但是目前肉羊种业基本上不被卡脖子。

03

育种需补齐四大短板

打造二元、三元杂交体系

育种工作道阻且长,但意义深远,我国肉羊育种工作究竟路在何方?金海认为,商业化育种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打造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育种体系与模式。商业化育种必须具备信息和育种资源共享的机制,建立企业与公益性育种单位合作育种的深度融合机制,跨场联合种畜遗传评估是解决选择强度问题的关键。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是开展商业化育种的有效途径。

育种是产业链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耗时最长、效果最滞后、长远经济效益最持久、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环。金海建议,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要符合消费者要求和“盈利”需求,这是品种产生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因素。

对标羊产业发达国家,不难看出我国羊业,特别是肉羊选育技术和遗传评估体系的关键短板:1.良种资源不是制约我国羊业自主育种能力的关键短板,但资源的精准鉴定和挖掘利用是卡点;2.羊品种多而不强,缺乏持续选育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3.性能测定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目前高通量表型数据采集系统和精准测定技术是我国羊育种工作中的主要难点;4.数据和算法都是手段,选种最核心的要素是测定(基因组测判)和选择差高精度低成本多性状基因组育种技术以及以产业链纵向联合为核心的开放共享育种组织不完善,是当前我国育种工作的核心短板。

“满足十四亿人吃羊肉的需求,不可能依靠进口羊肉;想养好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舍饲羊群和放牧羊群,更不可能依靠进口种源”,金海认为, 现代种羊业不仅需要资本和技术高度融合,也需要集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先进实用的生物育种技术。

据了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集聚优势科技资源,突出关键问题,借助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推动我国从养羊大国迈向种羊强国。目前聚焦于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培养舍饲母本新品种。在种羊业优势区域,集中打造最终窝产羔数3只以上、四季发情、全舍饲节律生产的品种,大幅提升1亿只以上母羊繁殖效率;

2.引入品种中国化,持续选育,引进4-5万只优质种公羊,持续选育,通过经济杂交大幅提升出栏羔羊的生长及产肉效率;

3.加强地方良种遗传资源保护。强化羊场生物安全防控,加大对保种场/区/库资金支持力度,夯实种羊业发展基础。鼓励退役或即将退役的放牧品种用胚胎和精液等生物技术保种。

“羔羊肉品质好,没有膻味,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大羊肉高30%以上。生产同样重量的羔羊肉成本更低,两项叠加,质优价廉,生产企业利润可提高20%以上”。 据金海介绍,将创建配套系,以核心种羊群为塔尖,建立杂交利用体系,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体系生产肥羔产品,就像猪三元杂交的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