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直接体现在了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12%还是在2015年。
“近期以来,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持续发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根据部署,各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动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等投资建设。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比上年加快7.7个百分点。同时,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持续加大。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建设资金,去年四季度,中国已经发行了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此外,又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
“要用好专项债的这一‘杠杆’功能,稳定社会资本预期,进一步带动有效投资,支持扩内需、稳增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龙小燕对本报记者表示。
基建、制造业唱主角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投资呈现出基建投资唱主角的格局。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地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不少地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大项目逐渐落地。
此前,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在今年的多次会议中提及“基础设施投资要适度超前”,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通知》,多家研究机构普遍预测一季度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速将达到10%。
1-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
付凌晖表示,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加大。比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9.1%,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3%、19.8%。
“投资总体回升,基建发力。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2.2%、三年复合4.6%,均高于去年12月两年复合的3.9%。其中,基建投资同比8.6%、三年复合2.3%,而去年12月同比3.8%、两年复合4%。”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
一个亮点是,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比2021年加快7.4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4%。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0.3%、41.2%。受益于此,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7%,比上年全年加快20.5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3%、22.4%,使得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也增长16.0%。
不过,付凌晖也表示,规下工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压力。在制造业PMI当中,小型企业PMI连续多个月处于较低的景气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拉低整体工业增长增速,对工业增长还要保持一份清醒。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1-2月增长3.7%,三年复合6.3%,高于去年12月两年复合-3%。
在赵伟看来,地产施工较强,但新开工、销售依然低迷。比如,施工同比1.8%、高于去年12月的-35.5%,但新开工和竣工同比分别为-12.2%和-9.8%。
“商品房销售同比-9.6%、高于去年12月的-15.6%,高频数据和按揭贷均显示销售低迷,但部分二线城市销售出现边际改善。”赵伟表示。
付凌晖表示,这些情况表明,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在投资快速回升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投资效率,既要有利于当前的稳增长,更要惠及长远,防止无效和低效投资。
资金提前下达保建设
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月增长0.66%。
“在投资领域,从去年四季度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到提前下达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从这个角度,1-2月投资的快速回暖是2021年四季度打下的基础。”赵伟表示。
据了解,各地早已行动起来。
2021年末,广西财政提前预安排2022年部分专项资金以及统筹盘活各类资金共120亿元,支持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岁末年初能够提高产能、扩大销售、推动经济增长的项目,以及能够实现实质性开工且带动性强的新建投资项目约200项,有效防止岁末年初投资断档失速。
江苏省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水利发展资金17.04亿元,主要用于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河湖管理与保护、水文设施维修养护、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管理等。资金下达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模式,市县可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要求,与地方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确保财政资金早安排、早落实、早见效。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33.9%,有力支持相关投资。大项目投资增长明显,1-2月份计划总投资在亿元及以上的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接近60%。”付凌晖表示。
在龙小燕看来,目前,专项债资金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各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已提至25%,能进一步带动市场机构利用自有资金或信贷资金参与建设。
按照安排,2022年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
从资金投向看,今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方向。
财政部日前表示,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严格资金使用监管,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