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实业丰华:

文体旅融合之路

是“干”出来的

◎记者 林淙 ○编辑 吴正懿

两名火炬手以手中“微光”点燃主火炬塔中心,一片巨型“雪花”在地面核心装置系统的承托下轻盈“飘”至空中。96朵晶莹剔透的雪花、6条飘逸的橄榄枝与奥运圣火交相辉映――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这如梦似幻的场景中拉开帷幕。

“托举”起这一盛景的,是一套由大丰实业(603081)自主研发的精密系统。公司董事长丰华告诉记者,在过去舞台机械、灯光、音视频、座椅看台等“硬制造”的基础上,大丰逐步往上下游“软服务”的层面拓展,将触角伸及前端策划创意和后端运营环节。

从硬到软:把产业链“抻长”

“我认为,创意、科技和运营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丰华看来,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就是对公司生命力的拓展。

一个文化综合体项目的全流程,既包括大剧院、音乐厅等场馆建设,也涵盖上游的规划、创意、节目制作和策划,及下游的运营、经纪、票务等。丰华表示:“这就要求我们除生产制造的‘硬能力’之外,拥有更多关于设计研发、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的‘软实力’。”

以在“科技冬奥”中的奇思妙想为例,大丰分别在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的8000个座位上安装了“荧光棒”。这些“荧光棒”依托无线群控技术和主动定位技术,可根据工作人员在云端创编的内容,呈现城市动画、欢快熊猫、烟花、雪花、参赛国旗帜等不同的氛围效果。

“EPC+O”,丰华紧接着用一组高度浓缩的字母,描绘出了大丰下一步的行进方向。

具体而言,“E”代表设计工作,“P”指采购,“C”代表建设,即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承包的模式。而“O”则落点于运营,是基于大丰舞台装备的基础,向新领域迈出的拓展步伐。

“客户对既有设备进行局部或整体改造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比如场馆设施的推陈出新,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等。”丰华强调,“目前看来,‘建管合一’是一种更高效、更经济的模式。对于建设者来说,运营的思路甚至是模型都已经预先根植于前期方案中了。由我们来承接后续服务,无疑是一场与客户的双赢。”

从只做“蛋糕”的核心部分,到吃透“两头”,这样的思路转变则源自大丰背靠的文体旅广阔市场。

化虚为实:让高科技落地

“文体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其业态的丰富,更在于其应用技术的精进。”丰华认为,裸眼3D、全息成像、虚拟现实(VR/AR/MR)、5G、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不应只是“悬浮”于空中,而要落地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文化融合项目。

如矗立于无锡拈花湾的动态雕塑项目,就是大丰结合艺术与科技美感的一个实践标杆。丰华介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可精准控制2000多个三维空间动态坐标、3960套运动小车,从而让8棵曲线且错落分散的奇异花树,得以聚合幻变成一个20多米高的巨人,辅以激光投影和全息数字影像等技术,演绎四季更迭,生命循环。

再如,“霸屏”春晚舞台24年的大丰,今年又玩出了新花样。“虎年春晚的720°穹顶空间就是由我们团队打造的。”丰华难掩骄傲地说,“现场工期只有短短的30天,但最终呈现效果可以说是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

丰华告诉记者:“近期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项目,在全亚洲最大的海口免税城中庭,我们要搞一个‘数字森林’,总中标金额达到2.33亿元。里面不仅要运用到全息、VR、AR这些技术,还特别强调顾客与装置之间的交互体验。这将成为我们对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一次摸索,从而彻底颠覆大家对于商场的概念,形成当地重要的旅游‘打卡点’。”

“化虚为实”的强大能力,离不开 “真枪实干”的队伍。如今,大丰已组建起一支长期从事管理、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专业团队,实战经验丰富。

作为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去年下半年,大丰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股份730.8万股,激励对象覆盖董监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共计95人。据悉,这已是大丰发展历程中第三次向员工大手笔发放“股权红包”了。

尽管是周六,丰华依然步履不停。匆匆告别记者后,他又踏上了看项目的路。“做企业,还是得实干。”他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