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肖世清

近年来,监管一直对商业银行违规揽储保持着高压打击态势,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银行“顶风作案”,变相高息揽储。比如,今年开年就有某家上市银行网点,为“开门红”摆出米面油及热水器等。近日,某民营银行则在社交平台投放广告,通过新增资产积攒福气值,根据累积的福气值排名情况,用户可获得iPhone手机、戴森吹风机、京东E卡等奖品。

笔者注意到,变相高息揽储的多为中小银行,因其网点数量少、经营地域受限,致使融资渠道较窄、融资压力大。而作为商业银行中的新型群体,民营银行主要依托互联网展业,其揽储压力更高于传统银行。由于缺乏线下网点支撑,目前部分民营银行主要依托自营渠道为主推出限购大额存单以及各类存款产品,也有部分银行使出各种法子“花式揽储”。

若高息揽储现象长此以往,无疑将给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从我国的利率制度体系来看,是由央行制定存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结合自身经营状况,确定存款利率。利率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高息揽储使利率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上升,若蔓延开来,势必破坏宏观经济调控,甚至诱发通胀风险。

二是从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来看,禁止高息揽储是为了避免商业银行之间出现打价格战等恶意竞争。因为一旦高息揽储发生,银行必然抬高贷款利率,最终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大;更有甚至,银行会脱离金融主业,转而违规投资以寻求更高利润。而高利贷款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违约,一旦出现大量逾期、坏账,若再加上一些谣言,一些风控能力差的中小银行便可能遭遇挤兑。

三是从提升银行服务能力来看,由于银行恶意竞争,导致客户产生了竞价心理。没有高利息、各种储蓄福利加持就不存款,这必然会动摇客户基础,客户忠诚度下降,银行也很难把精力集中到金融服务主业上,这样显然不利于提升银行本身的创新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营银行要摆脱揽储难问题,不应靠打高息“擦边球”,而应该从本身出发解决问题,一是加快风险处置与完善内部治理,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提升经营水平与风控能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二是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拓宽补充资本渠道。三是紧扣客户偏好与痛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规范高息揽储乱象,还需依靠监管和社会公众的力量。从监管层面来看,高息揽储之所以屡禁不止或与违规成本较低有关,就过去来看多是以通报、罚款进行处理,处罚较之获得的利润显得过轻。从社会监督方面来看,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变相高息揽储属于银行违规行为,在存款时甚至会主动要求“送米、送油”等。因此,应加大金融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定存款利率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揽储行为进行举报,加大对违规揽存的社会监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