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开年至今已有19家银行董事长、行长职位的任职人员发生变更。高管变动对银行业发展有哪些影响,未来会有更多"70后”进入银行管理层吗?

银行高层迎来送往的趋势仍在持续。调查发现,截至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重庆农商行等19家银行董事长、行长职位迎来变动,相较上年同期多7家。

高管变更频繁

多家高管发生变更。据了解,开年至今已有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重庆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在内的19家银行董事长、行长职位的任职人员发生变更。对比2021年同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西安银行、贵阳银行等12家银行董事长、行长职务变动,多了7家。

工作调整是今年以来各家银行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9月13日,厦门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组织人事调整,吴世群提出辞去该行董事长职务。为确保该行平稳运行,在新任董事长姚志萍的任职资格获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之前,仍由吴世群代为履行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不久前,农业银行也宣布,因工作需要,张青松辞去该行行长等职务。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目前张青松已就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此外,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紫金农商行等银行高管变动也均与工作变动调整有关。

除工作变动外,任期将近、到龄退休也是高管离任的重要原因。以郑州银行为例,该行9月13日发布公告称,因达到退出现职年龄,申学清辞去该行行长职务,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聘任赵飞接棒。此前,重庆农商行也发布公告宣布,因年龄原因,刘建忠辞去该行董事长等职务,目前重庆农商行董事长一职已由原行长谢文辉接任。

谈及银行高管变动的影响,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上述银行董事长和行长等核心高管的变动,有组织人事调整、到期退休以及个人原因等,多数调整属于正常人事变动。银行业监管严格,制度相对完善、治理规范,在正常范围内的高管人员更迭,引入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新陈代谢,对银行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不过,董事长和行长等核心岗位的变动,往往会带来后续战略和人事上的部分调整,长远的影响还有待市场检验。

“70后”加速补位

随着“60后”逐步接近退休年龄,“70后”也逐渐进军至银行管理层“领航掌舵”。从接替岗位的高管来看,“70后”正成为补位的主力军,这一趋势在城商行、农商行中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因监管有关银行关键岗位任职期限的规定及临近退休年龄辞任后,景在伦接任,简历显示,景在伦出生于1970年2月,有常年在中国银行履职的经历,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胶州支行行长、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此外,宁波银行罗孟波因个人原因辞去行长职务,接替者庄灵君也是“70后”,简历显示,庄灵君出生于1979年7月,2019年10月起任宁波银行副行长。再如,长沙银行的新任行长唐勇出生于1978年11月,瑞丰农商行行长张向荣则出生于1977年12月。

对于“70后”逐步进入银行高管层的原因及其影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70后”在银行领域正是外部资源最充沛、个人精力还比较旺盛的阶段,已经成为当前银行高管队伍的主力。介于金融从业者的退休年龄,“70后”也已经到了在总行唱主角的时候。相比于“60后”,“70后”银行领导对于数字金融、现代金融更加了解,经历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对中国金融发展的认知比较深刻,同时,在数字金融和线上金融方面,有更强进取心,因为更加熟悉相关金融应用。

迎来送往仍将持续

今年以来,银行业高层密集迎来送往,从离任者的去向和就任者的背景来看,大多高管均是在行业体系内流动。

例如,此前因工作调动,张金良辞去了邮储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辞任后不久,张金良正式就任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而在今年8月获批出任光大银行董事长的王江,此前曾担任建设银行行长职务。

对于银行高管多在体系内流动的原因,盘和林认为,轮岗是对银行一把手的一次有效审计,能够确保银行高层保持清廉,同时通过内部流动,高管也能体验不同的管理方法。

谈及未来银行人事变动的趋势和建议,于百程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银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少银行处于战略调整关键期。借人事调整的机会,引入年轻化更有开拓创新性的领导层,更有利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人才在各类机构之间也会多向流动。

“银行应该进一步年轻化、技术化。”盘和林建议,未来除了在银行体系内部寻找人才,还需要引入更多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的领导者,让银行适应当前金融需求场景的转变,不再拘泥于同质化的竞争模式,为银行业带来一些创新和改变。 (李海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