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铜川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洗选等产业仍是经济支柱之一,同时火电、水泥建材产业也是能源高消费行业。2021年以来,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一定影响,进一步倒逼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产业现状


(资料图)

(一)煤炭产业。2016年以来铜川市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178万吨,原煤产量大幅下降。为推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推进关庄勘查区煤层地下气化项目、丰邑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和石窑-尧庄子勘查区资源整合项目,实施冶坪煤矿120万吨资源整合项目和西川煤矿150万吨产能核增项目,冶坪煤矿2021年9月投产,2021年原煤产量1775万吨。大力实施“地上补地下”工程,积极发展精洗煤产业,全市煤炭洗选产能由2017年的1100万吨提高到2590万吨,2021年洗选原煤627万吨。

(二)电力产业。铜川市现有火电装机容量260万千瓦,并网运行190万千瓦,2021年发电量105.78亿千瓦时。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新建、增容35~110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变电容量36.6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58.35公里。全力提升供电可靠性,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压降57%,10千伏N-1通过率达到88%,保持全省领先。

(三)新能源产业。铜川市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产业,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00.25万千瓦,其中风电16.9万千瓦,光伏发电83.35万千瓦,常规水电0.4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27.83%,年总发电量约14.2亿千瓦时,约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的28.97%,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9.4%。

二、消费现状

2021年,铜川市综合能源消费量523.43万吨标准煤,增长12.81%。其中:一二三产业用能分别为12.4、436.4和41.62万吨标准煤,分别增长4.03%、13.28%和17.48%,居民生活用能33.01万吨标煤,增长5.09%。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比重分别为2.37%、83.37%、7.95%和6.3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82.21%,规上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75.74%。

三、价格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铜川市能源行业,特别是煤炭采掘业和石油开采业,价格上涨将刺激企业放量生产,叠加去年历史价格上涨因素,今年行业增加值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稳定增长均有利。另一方面能源价格上涨将加剧潜在通胀压力,2021年以来铜川市CPI总体保持较低水平,主要因素是生产环节压力并没有完全传导至消费端,随着燃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将直接带动CPI总水平上涨,目前的温和上涨态势将难以为继。

(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农业方面: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虽然农业农村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农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工业方面:铜川市煤炭产能有限,地方煤矿尚未全面复产,无法抢抓煤炭价格上涨红利期;去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铜川市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价格倒挂,企业亏损运行,能源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不利于扩大再生产。服务业方面:燃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加大交通运输业经营成本,货运方面铜川市工业品仍以公路运输为主,成本较高,弹性不足,燃油涨价将降低产品竞争力;客运方面虽然市内公交已全部实现电动化,但县域间和市域间的客运车辆主要还是燃油车,由于票价将增加燃油附加费,燃油价格上涨将转嫁乘客,增加乘客出行成本。

(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从电器设备的普及、升级到家用汽车跨入普通百姓的家庭,铜川市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加大。但是随着煤炭、电力、燃油、燃气等能源产品价格轮番上扬,加大了居民生活额外支出,能源问题正在直接影响普通百姓生活,人们的能源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将因此改变。作为居民生活必需支出,天然气价格上涨使得城乡居民燃料支出大幅增长,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低收入户家庭尤为明显。燃油价格上涨将增加有车家庭的燃料支出,影响生活质量改善。国内外疫情形势复杂,公共场所活动限制增加,已严重影响居民外出旅游,加之能源价格上涨,交通费用支出增加,将进一步减弱居民外出和旅游热情。

四、突出问题

一是煤炭产业后劲不足。铜川市现有19处煤矿,30万吨/年矿井8处,达不到国家产能核增标准要求,“十四五”期间面临产能淘汰风险。

二是清洁能源占比较低。铜川市北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虽然过去五年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有一定发展,但受制于土地等相关因素影响,开发进度仍然缓慢。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铜川市煤矿均存在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交织的问题,灾害重、风险高,五条总长度548.3公里的油气长输管线由北向南穿越铜川全境,途径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77处,能源安全监管难度大。

五、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民生保障优先。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取暖用能,确保发电供热用煤用电。充分发挥铜川市LNG应急储气设施调峰作用,强化居民用气供应,适时增加合同气量。积极推进煤炭、天然气、原油储备及储能能力建设。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指数,压减办电环节和时间,高、低压用户用电报装环节分别压减到4个、2个工作日,平均接电时间分别缩短至29天、1.5天,推进小微企业延伸投资界面至客户红线,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客户办电零投资。

二是充分释放煤炭产能。积极抢抓煤炭价格上涨窗口期,加快推进西川煤矿150万吨/年产能核增项目,力促早日开工。委托专业机构加快开展石窑-尧庄子勘查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及丰邑勘查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勘探工作,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中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发挥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煤矿灾害风险防范,强化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坚决守住守牢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底线,力促地方煤矿早日复工复产,全市有效煤炭产能充分释放。

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力度,力促华能黄堡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和华润石柱100兆瓦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尽快开工、耀州300兆瓦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示范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光伏风电项目纳入2022年全省保障性规模,将符合条件的光伏、风电项目申请纳入2022年全省保障性规模。依托光伏技术领跑者基地优势,深入挖掘新能源产业潜力,适时启动铜川风光储互补多产融合新能源基地建设。

四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新增充电基础设施500个以上,推动国网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平台和特来电运营平台相互融合,提升新能源车主充电便利性和运营安全性。力争年内开复工电力主网建设项目6个,新增35千伏及以上线路48.91公里、变电容量11.26万千伏安;实施配网改造工程46项,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6.6公里、0.4千伏线路28.28公里,更换配变19台、新增容量1.05万千伏安。

五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落实“亩产论英雄”改革要求,强化项目前期监管,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严控制水泥、有色等行业新上项目,遏制高能耗行业盲目发展。综合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杠杆、政策激励等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积极稳妥有序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能效、低产出的行业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中医药等产业补链强链,力促铜川市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降低对能源产业的依赖度。

六是力促能源消费多元化。正视铜川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技术作为科技投入、成果转化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原料,多途径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