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常年在腾格里沙漠植树的吴向荣讲过一个故事:早年,志愿者打农药杀死以花蕊为食的害虫红斑芫菁,导致以红斑芫菁为食的沙蜥和以沙蜥为食的鸟类也先后被毒死,生态平衡被破坏。鸟类的繁殖速度相较昆虫而言要慢很多,等待鸟类数量增长,进而达成新的生态平衡,需花费三五年时间。害虫不可能被永远清除,但因为有鸟类存在,虫害也不可能大规模暴发,使用杀虫药并不一定结果最优。

有时,“有所不为”比“有所为”更重要。人天生不喜欢“混乱”,但有时又需容忍之。

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在经历这样“混乱”的时刻。过去两年,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爆发式增长,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扩张产能,但因为产能扩张速度不一,上游硅料产能扩张速度难以跟上中下游产能扩张速度,导致硅料价格涨势延续近两年,引发行业协会停发硅料价格数据,以及主管部门在今年10月约谈硅料厂商。

业内受访者都希望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价格会下跌。但他们也反复强调,无论是硅料涨价,还是中下游产能在过去两年的急剧扩张,都是“市场行为”。相比于硅料涨价本身,他们更担心因此引发政府的过度干预,因为硅料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确实是中下游产能超出当下需求的扩张所致,这引发了对于中国光伏产业会否陷入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担忧。

数年来,产能过剩在社会舆论中成为一件特别需要警惕的事,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确实以各种产业政策为抓手深刻地介入了经济运行,导致的重复建设也确实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隐忧。但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并据此规划产能,因此产能永远在“紧缺”与“过剩”之间摇摆,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市场引发的产能过剩。

中国光伏产业常被外界视为透视中国产业政策成败的一个切口,但观察行业过往的几次起落就不难发现,真正值得忧虑的不是政府发放电价补贴后,大量企业涌入引发所谓产能过剩,而是当产能过剩发生后,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深度捆绑,导致其无法按照市场化原则退出市场。

有受访者向我感慨,其实产能过剩恰恰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单个企业被淘汰,恰恰促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优势”。因此,在需求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光伏产业遭遇下一轮“换血”是必然也是必须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