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水生生态的晴雨表,在2007年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唯一的鲸豚类动物。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活动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考初步结果。据观测显示,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较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部分江段江豚数量明显增长,母子豚的数量也显著增加,预示未来种群可能有较大恢复。


(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企业、公益组织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共护江豚、共护长江”良好生态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江豚保护中来,多年未见的江豚频频现身,为人们留下在水中相互追逐、迎浪嬉戏的场景,江豚逐浪、母子同游等,成为了长江沿线许多城市的一道风景。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0多家企业、300多万公众参与到长江江豚的社会化大保护之中。社会力量已成为我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重要生力军。

武汉2万斤饵料鱼投喂江豚

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也是长江江豚保护日。这一天,我国首头人工繁育第二代江豚“YYc”经全球征名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汉宝”。

汉宝家住位于湖北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出生于2020年6月3日,如今已经两岁多了。此前的代号“YYc”中,YY是其妈妈洋洋的名字缩写,c是英文单词calf(幼崽)的首字母,代表它是洋洋的孩子。它的爸爸淘淘2005年7月5日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出生,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因此这个小家伙也是我国首头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并存活的“江豚二代”。

今年10月13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武汉发布,面向全球共同启动了给“YYc”征名活动。综合全球网友的投票结果,最终经过专家遴选,从1800多个名字中,选取了“汉宝”作为它的名字。“汉”意指它的出生地武汉,“宝”体现了大家对这个小宝贝的喜爱。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此次全球征名活动,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推动繁育中心科学研究及技术发展;让市民更加了解江豚,提升公众的江豚保护意识,宣传和推进长江江豚保育工作,助力“江豚重返武汉,重返长江”。

江豚保护日当天,武汉市7家渔业龙头企业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向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捐赠了2万斤饵料鱼喂养江豚,饵料鱼全部按规格定制提供。

据了解,中科院水生所自1996年就开始尝试江豚人工饲养繁育,现已构建起人工环境中成熟的饲养繁殖技术体系。目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饲养着7头长江江豚,其中4头是在人工环境下繁育,包括两头二代江豚。除汉宝外,还有一头今年6月刚刚出生的雌性江豚“F9C22”。

不断增多的江豚对饵料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白鱀豚馆每天需要投喂60公斤饵料鱼。而这些饵料鱼要求严格,长度为10至15厘米,必须是新鲜、营养的小型长江鱼类。馆内饵料鱼的来源难以稳定,不易达标,给人工饲养繁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此次除捐赠饵料鱼外,7家武汉渔业企业还与白鱀豚馆签订了协议,挂牌“长江江豚饵料鱼基地”,长期稳定为馆内江豚提供饵料鱼,这将为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研究提供重要物质保障。

保护长江江豚,需要人人参与。除武汉外,近期全国多地也启动了江豚保护活动。南京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2022年“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将通过江豚公益跑、全民寻豚等活动加大江豚保护的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还联合镇江、马鞍山共同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成为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

三市在决定中明确,对长江江豚保护将践行物种与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理念,并进一步提升保护举措的刚性约束,例如,对长江江豚及其生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今后必须进行专项“豚评”,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四次江豚“普查”结果出炉

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其种群状况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为了不再重蹈白鳍豚灭绝的悲剧并留住长江的微笑,我国开始付诸行动。自2010年起,每年的10月24日被定为国际淡水豚日,以唤起人们对淡水豚类的关注与认知。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曾于2006年、2012年、2017年3次对长江全流域江豚进行科学考察,此前数据显示,江豚种群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保护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今年9月下旬,农业农村部组织启动了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考,120多名考察队员兵分四路,走访长江中下游6省市,范围覆盖了有长江江豚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探寻江豚身影。这也是我国启动长江十年禁渔以来的首次江豚科考。

目前,江面考察阶段全部结束,正在汇总分析考察数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初步考察的结果来看,目视观测到的种群数量和出水头次均较2017年有所增加,尤其母子豚的数量显著增多,这也预示着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较之2017年会有所恢复,种群状况应该是逐步向好的。另外,江豚比之前出现得更加频繁,以前没有的江段也有了。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江豚保护形势向好,社会化参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由阿拉善SEE牵头发起的“留住长江的微笑——拯救江豚”项目,成为最早关注江豚保护的企业和民间公益项目之一。多年来,在众多爱心企业家、野生动物保护支持者、民间志愿者的努力推动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长江生态保护,更多的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行动中来。

2018年,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又共同启动了社会化参与拯救长江江豚、中华鲟试点项目。通过禁捕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成为巡护员,协助渔政监察支队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和长江十年禁捕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超过500支协巡队,队员人数超2万人。

此外,在日前举行的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宣布,“助力协巡员守护江豚”被列为“公益宝贝”计划重点推介项目,今年双11期间产生的“公益宝贝”善款将定向支持长江江豚保护项目。数据显示,2017—2020年,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等社会力量,已投入资金超过3200万元参与江豚保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