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仅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在许多新产业上也不断取得突破,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竞争激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者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全球领先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中国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产业,当时全国各地已经建了很多地方国营纺织厂,民营纺织服装厂很快冒了出来,很快开始创汇,并将国营企业挤压破产。
(相关资料图)
如今到全球各地商店都摆放着中国生产的礼品、文具、玩具,各种小商品。
这些产业虽然在全球已经很有优势,竞争激烈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记者在一个全球旅行播主的节目看到,他被嘱托在南美帮忙寻找衣架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还不断有新角色加入竞争。在服装行业,品牌依然在不停丰富和变化。近些年在海外市场名声大噪的SHEIN,就是建立在中国庞大的服装产能上。
中国光伏产业一开始是依靠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补贴兴起,中国原本没有多晶硅生产能力,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介入光伏组件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有江苏和江西的两家龙头企业失败,但是更多企业成长起来。光伏是个很典型的全球竞争产业,现在海外想要鼓励光伏发展,已不大可能绕过中国,最终都变成中国企业受益。
蜂拥而上的中国企业,有一部分会被淘汰,原因可能是市场动荡或者补贴政策,或者是因为技术路线没有押对,或者是成本没有优势,最终成长起来的企业,能始终把握住技术方向,有成本优势,又有科研能力,现在中国光伏企业已遥遥领先。全球范围内只要补贴光伏生产,最终订单都转向中国,中国企业将成本做到了全球最低。
一开始,中国手机品牌就是低端的代名词,只能成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厂家的点缀,但是经过多年发展,绝大多数手机品牌都消失了,留下来的都是强者。这些强者不仅在中国占有优势,还开拓了全球市场。
这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手机产业链做支撑,手机产业链也是残酷竞争而来,富士康已经如此厉害,立讯精密还能走出来,做手机屏的深天马、京东方等企业已经很有优势,还有后来者寻求突破。往往某个技术找到了突破点,就有多家个公司也开始攻关,最终“内卷”到将这项技术做到极致,做到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这也是苹果产业链在中国扎根的重要原因,一个产品往往有多个厂家生产,产业链更安全,成本更低,除了部分零部件,中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优势。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有补贴,这个产业可以说是在补贴下成长起来,全球有很多补贴政策都引来投机者,中国同样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一批投机分子遭人诟病,但中国好的地方是,还有很大一批真正想做产业的公司,他们很快就会脱颖而出,等技术和市场成熟后,他们就有了造血能力,成为领先者,有这样一大批领先者,就很容易建立全球优势。
国产汽车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头脑中的定位一直不高,但是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国货之光,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出口,未来有可能像手机一样,成为全球性的优势产业,届时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全球电动车产业,已不大可能离开中韩,中国电池产业优势明显,宁德时代等得益于在笔记本电脑时代的多年耕耘,实现动力电池时代领先,现在中国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做动力电池,有诸多公司在做电解液、碳酸锂等原料,在关键环节已经建立全球性枢纽地位。
比亚迪董秘李黔认为,中国电动车行业多年来就是在不断厮杀中发展的,现在的状态是,美国靠扶持,中国靠内卷和迭代,谁是趋势,一目了然。凡是能在中国市场死人堆里充分竞争还能活着爬出来的企业,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多半没对手,还是窝里斗培养出来的,更健康。
中国制造在全球拥有非凡活力,如此有活力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制造的国内竞争足够激烈,放在全球坐标体系内,也缺少竞争对手。这有点像高考一样,在竞争激烈的省份取得优势的学生,放在全国也在前列。
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家敢于挑战,劳动力效率高,有数量庞大的工程师红利,有优秀的基建配套,有足够大的本土市场,能吸纳全球性先进技术,还有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