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立足运河“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推动内河航运打破梗阻、扩能升级、全面复兴,打造多式联运全国枢纽城市,更大格局、加快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

抢抓机遇敢做“势” 培育内河航运“大产业”

2019年12月,济宁市委、市政府从城市长远发展、运河文化传承、物流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作出“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扛起“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的历史重任,拉开了济宁港航产业大发展的序幕。

2020年5月,市国资委带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不等不靠、勇挑重担,推动成立济宁港航发展集团,高标准推进港航专项规划编制、智慧港航物贸平台建设、港口整合,组建一年多来,企业资产规模已达75.6亿元,有力推动了煤电、港航、物流、贸易、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握指成拳、优势集聚。

2021年8月,济宁市委召开龙拱港产业园专题汇报会,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确定成立由市委领导牵头的港产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目前,工作专班已升级为项目指挥部,正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集装箱加工制造、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等项目建设。

立足优势善做“市”建设黄金水道“大物流”

物流成本直观性降低。充分利用水运成本低的优势,大力振兴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先后承接了河北邯钢集团、聊城信发铝电、东宏管业、西王钢铁等大宗货物物流运输,积极主动上门对接华勤集团、太阳纸业、山推股份、萌山钢构等济宁本地制造业企业,极大的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节约了中转运输时间,为大宗物资运输提供了更经济、更便捷的水路运输方案。

吞吐能力阶梯式递增。规划建设龙拱港4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工程和9.37公里铁路专用线,完成梁山港3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实现1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远期还将再规划10个集装箱泊位,建成10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2021年全年,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港口吞吐量2171.17万吨,同比增长22.49%,济宁作为内河港口,吞吐量从9月份3440万吨,到12月份4600万吨,以每月400万吨的阶梯式攀升,充分彰显了济宁内河航运能力。

物流园区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港口整合,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对跃进港、龙拱港、太平港实施统一管理,完成原森达美三港口由装卸港向贸易港转变,快速扭转多年亏损局面。对标学习上海临港工业园区产业布局、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省级重点项目济宁港主城港区龙拱河作业区4#-10#泊位工程、龙拱港铁路专用线工程和各港口疏港通道建设,推动形成“丰”字型港航物流“黄金水道”,实现济宁港由运输港向金融港、贸易港、生态港转型。

强力攻坚精做“式” 贯通多式联运“大通道”

2021年4月,梁山港多式联运项目一期工程正式通航,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将京杭运河通航里程向北延伸了17.5公里,构建起上承“晋陕蒙”能源基地、下达“苏浙沪”和长江经济带的通道。近日,“山东济宁‘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黄金水道’工字型大通道智慧绿色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成功进入山东省实地审核项目名单,标志着梁山港争取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集装箱运输,济宁市国资系统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上下游办事处5个,接连开通济宁至太仓、武汉、南京、宿迁等8条集装箱航线,全年完成集装箱运输2.84万标箱,同比增长74%,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以大宗商品为服务对象的“到发运、集疏运”模式,梁山港1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实现梁山港至武汉港集装箱首航,实现粮食、汽车、建材、装备等货物江河联运,构建起运河至长江经济带“钟摆式”运输格局,推动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

跨越争先勤做“事” 打造现代港航“大品牌”

2021年11月,济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就内河港口取得的成绩作出批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港产融合发展现场办公会议,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到济宁港航考察调研,“聚港航物流产业 建港航经济生态”——2021·济宁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运河港航经济研究院”正式揭牌。2022年将邀请上海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参加举办高规格内河航运高峰论坛,加快提升港航内河经济研究院规模档次。

进入2022年,济宁将围绕大运河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旅融合精品线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擦亮运河济宁文化名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时代价值,让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持续赋能济宁港航跨越发展。(记者陈曦通讯员赵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