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总体来看,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非食品价格上涨显示出需求的恢复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持平。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C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有所扩大,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是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扩大了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涨幅相比上月扩大了0.6个百分点。

“这是引起CPI涨幅扩大最主要原因。”李佩珈分析,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出,食品涨价涨幅扩大主要与猪周期启动背景下,猪肉价格跌幅收窄有关。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6%,降幅相比上月大幅收窄15.1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猪肉价格对CPI上涨形成支撑。他对记者分析,猪肉价格自4月份见底以来,市场上涨预期进一步浓厚,养殖端压栏现象重现,生猪期货屡创阶段性新高,6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同比涨幅则收窄至6%,对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即将转为正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非食品价格相比上月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达到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交通和通信行业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相比上月涨幅扩大了2.3个百分点。这表明疫情好转背景下,交通出行和文化娱乐等消费活动正在恢复。”李佩珈表示。

温彬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核心CPI中的需求因素推升部分商品与服务价格回暖。出行需求回暖,以及假期因素共同推动机票价格环比上涨19.2%。消费品中,卷烟与酒类分别环比上涨0.1%和0.4%,表明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暖。房租价格环比上涨0.1%,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下行,反映居住需求和商业活力回升。

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环比上涨0.2%。

“PPI涨幅继续收窄,这主要与保供稳价政策显效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暂时回调有关。”李佩珈分析,生产资料PPI价格回落是导致PPI涨幅收窄的主要原因。6月份,生产资料PPI同比上涨7.5%,涨幅相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而这主要与黑色金属(主要指钢铁冶炼)、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持续回落有关。6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持续回落,降幅相比上月扩大6.1个百分点。

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李佩珈表示,二季度以来,受美联储激进加息、俄乌冲突持续以及部分国家生产供应趋于缓和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铜、铝等有色金融价格明显回调,而原油、粮食等价格仍在高位盘整。

下半年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存在

上半年,我国物价总体温和可控,对于下半年的通胀趋势,受访专家均认为,未来我国将继续面对结构性通胀压力与外部输入压力并存的局面。

李佩珈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存在,但将趋于缓和。一方面,在主要发达国家加息潮开启背景下,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进而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压制。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弱势复苏,特别是美国等国家因为激进加息政策的开启,其经济陷入短期停滞的可能性上升,进而对需求形成压制。

“不过,考虑到碳中和背景下,传统能源亟待转型,这些领域的供给缺口持续存在。与此同时,考虑俄乌冲突持续,其对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及价格的影响将是长期、深入而复杂的,这些都会加大原油等领域的价格上涨动力。”李佩珈表示。

温彬认为,整体看,预计下半年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份、12月份)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预计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记者分析,伴随着下半年猪肉价格的逐步回升,CPI整体上行压力不小,预判第三季度CPI同比涨幅有可能会到3%。

“CPI在下半年会有逐步上涨的趋势,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空间会伴随着价格的影响而逐步缩小。”张奥平认为,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暴力”加息,全球总需求可能会大幅下滑,这将使中国出口受到限制,下半年中国经济更多需要依靠内需来实现稳增长。因此,当下是实行相对边际宽松宏观货币政策的关键时间窗口。(记者 王丽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