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地下有多少条管线,燃气、供水、排水、供电管线何时建成,如何交汇,都属于哪些公司?

这些问题即使是行业资深人士也难以回答。但如今有了大数据平台,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

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航天恒星”)就是“地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数据的采集者,正因为有了他们,城市地下经脉清晰可见。

智慧管网

助力城市管理节本提效

2013年,哈尔滨航天恒星成立。“当时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黑龙江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哈尔滨航天恒星副总经理葛宝玉说,他们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集中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系统集成、云计算等领域。

智慧管网是哈尔滨航天恒星经营最早的项目之一,经过多年的累积,已经在哈尔滨开展了全市25000余公里地下管网数据普查,摸清了地下数据,通过智慧管网信息系统将地下管线运行状况进行直观展示。

智慧管网对城市管理能起多大作用?

以供水管线为例,葛宝玉说,以前水管爆了,供水公司不敢关阀门。因为关上就找不到爆点,只能“带水作业”。曾经有一次为了寻找爆点抢修,居然挖了两公里。对水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极大的浪费。现在发生事故后,可以在50米范围内定位爆点,大大地缩短了抢修的时间。

智慧水务,是哈尔滨航天恒星拓展的新领域,是他们从综合管网转向专业管网的标志。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水务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在可视化平台上就可以掌握供水产销差。

葛宝玉说,在项目前期调研时,他们了解到东北城市供水的产销差较高,生产100吨水,收回水费的比例仅为60%-80%。现在智慧水务平台上线,掌握了自来水厂出水的吨位信息,途经的管网和泵站,再到千家万户的路线,由于现在每家的水表都换装了智能水表,整个过程损耗一目了然,形成数据闭环。自从有了智慧水务平台,城市自来水漏失率降到10%以下,提高了企业的营收比。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在七台河、齐齐哈尔、乌鲁木齐等多地市投入使用,确保管线漏损问题5分钟下达到一线,重大事故10分钟完成应急预案启动,将供排水公司的产销差由20%~30%降至10%。实现城市水循环全流程自动化管理,降低城市用水能耗、保障城市用水需求。

哈尔滨航天恒星总经理梁志国对记者说,哈尔滨航天恒星一直在城市智慧管网领域耕耘。现在哈尔滨航天恒星的智慧管网建设已覆盖城市地下电力管线、电信管线、有线电视管线、燃气管线、供热管线、给水管线、排水管线、工业管线等八大类管线,可以对这八大类管线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服务

助力龙江打造新兴产业名片

黑龙江省已经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换道超车的新引擎,并将其列为一号工程,梁志国对此倍受鼓舞。他表示,哈尔滨航天恒星在数字经济领域起步较早,积极参与了省市产业规划。在他看来,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是前提和基础。哈尔滨航天恒星在哈尔滨开展智慧城市业务已经十年,在掌握了城市管网基础数据之后,将进一步挖掘数据应用价值,拓宽领域应用。

“前期数据采集的过程会很费时费力,记得当初采集数据时出动了1000多人,历时一年才完成,但打好基础可以事半功倍。”梁志国表示,正因为现在哈尔滨已经实现了智慧管网,就再也没有出现因开挖管线导致的爆管等事故。他举例说,哈尔滨在地铁2号线、3号线初步设计勘察时,原本3000余个钻孔勘测点位,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管线会签工作。然而,利用智慧管网平台,仅用了10余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会签确认工作,这就是数据提升效率的例证。

梁志国告诉记者,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有些数字化能马上变现,有些则是发挥长期效益。尤其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地下“生命线”,是保证城市运行的基础,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更需要耐心做。他举例说,现在上海将智慧水务平台的用水数据应用到关爱孤寡老人的工作中。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人都要喝水、做饭、上厕所。如果用水量过低,平台就会向社区发出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会到老人家中查看,这就是数据汇聚后产生的新服务。所有的创新都是一点一滴进行的,一旦大量数据聚集在一起,就会有新的创意将原本想不到的事和数据连接在一起产生新的服务场景和新的业态。

哈尔滨航天恒星在数据资源服务方面,形成了“天-空-地”立体化数据服务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哈尔滨航天恒星的数据服务业务已拓展到省内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主要地市,省外面向北京以及浙江、四川、新疆、云南、江西等22余个省市地区开展服务,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三农、再到生态大数据,抓住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全力支撑黑龙江省卫星应用产业及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名片。因为有了航天恒星的助力,黑龙江省不仅在空间数据处理方面在全国走在前列,还成为星基资源利用、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化应用示范的主要省份之一。(本报记者 桑蕾 见习记者 杜清玉 摄/见习记者 杜清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