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苦夏,今年夏天个中滋味,远非一个苦字所能形容。
(资料图片)
时至夏末秋初,干热已至极限。每天的天气预报,牵动着全国人民神经。
从6月17日至8月20日,高温已经持续67天,全国914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为1961年以来最强。
我国也发布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温红色预警。
记忆中,这是现行预警系统实行以来,中央气象台在发布气温预警时第一次用到“国家级”。
这个词汇有多严峻?
这意味着,过去48小时,四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且预计上述地区未来仍将持续。
高温久了,又少有雨水滋润,旱情自然露头,江南、江淮、江汉及川渝,气象干旱迅速蔓延,多省开启重旱模式。
旱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
01
长江告急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但它现在很不开心。
望江汉大地,一片干涸。
据长江水资源委员会的最新数据,7月份长江流域面积减少了约30%,8月份则比正常值减少了60%。其中,汉口水位已下降到17.54米,比近年平均水平低约6米,为186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同时,长江的水温上升了4摄氏度,无数鱼虾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仅看数字,就能感觉到有多夸张,身临其境更感荒唐。明明是盛夏汛期,水位却比寒冬枯水季还低。
作为一个武汉人,本人算是亲历者。
用三个字来形容,活久见。听家里六七十岁的老人说,活着么大年纪了,从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汉口江滩裸露的滩涂,来源:楚天都市报
途经鹦鹉洲,走过长江大桥,来到汉阳江滩,踩在沿岸裸露的滩涂上。仍有不少游泳爱好者在此戏水,往日被水雾笼罩的对岸一览无余。
除了滩涂与礁石,原本淹没在水下的古老建筑也相继重见天日。
汉阳晴川阁,30年未见天日的铁轨栈道静静伫立岸边,斑驳的锈迹与明媚的阳光相互割裂。
鄂州,水位突破157年最低,700年历史的“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在江心巨石上破水矗立,露出真容。
众人无不惊叹百年沉浮,不灭先民生息。
观音阁,来源:封面新闻
除了主流,沿江各地也不容乐观。比如在重庆,重庆全市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最近广受关注的嘉陵江是其中之一。
有长江之肾称谓的洞庭湖、鄱阳湖,也在一个月内沧海桑田,由碧波荡漾变成了大草原。
今年为何如此反常?
原本,6月中旬之前,长江流域降水比往年偏多,有形成洪灾的趋势;但进入6月中旬后,降水突然大幅减少。
在东南风比较强劲的2022年,高山地区是“集水区”,海拔越高,山区范围越大,温度越低,集水效果越好,越容易出现强降雨和洪水。
而越靠近南方和沿海,蒸发则越严重,猛烈的东南风将更多的暖湿气流带到西北,东南方滞留地较少,则越容易出现干旱。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地球是运动得而非静止得,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家园也正在慢慢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有时候不被注意。
再看中央气象台的图。
高温盘踞这片区域不松口,雨水看见直接绕道走,一副要把水乡变荒漠的架势。太欺负人了。
回想往年丰水期,河道涨水,随便在上游驱车逐水而走,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一座接着一座,水轮机的隆隆声随处可闻,一年中最廉价而丰富的水电由此发往千家万户。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大夫的词赋还回荡在耳边,曾经的景象却短暂消失了。
放在古代,这种境况基本可以预见:大旱、饥荒、瘟疫、流民、人相食。
一个处理不好可能就是王朝末日。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相比于白居易笔下所写画面,我们虽不时吐槽停电带来的不便,但得益于储粮丰厚(占世界一半),至少没有饥渴之忧。
庆幸生在这个时代。
不过,地球毕竟是个大水球,高温并不只在中国狂炙,而是开始全球肆虐模式。整个北半球遭受高温,欧洲、美国等地也未能幸免。
在很多年后,今年夏季创纪录的高温或许会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一个节点。
这不仅是因为这场高温规模空前地波及到整个北半球,同样还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模式、能源的格局,以及看待和解决危机的方式……
02
举世同旱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电影《流浪地球》
今年,史无前例的热浪提前抵达北半球。
3月,印度部分地区的气温超过44℃,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4月,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炎热天气持续,给数千万人带来严重影响。
5月,美国气温飙升,高温、干旱、暴风雨、洪水和野火等极端天气侵扰美国48个州,超过1亿人受到影响。
印度人睡在市场外乘凉,来源:环球网
6月,日本有15657人因中暑或热衰竭入院治疗,为10多年前最高纪录的两倍。法国70个省份发布高温警报,多地高温纪录被打破。西班牙一些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平均气温高10℃以上,仅6月11日至17日,全国就有829人因高温丧生。
7月,西班牙又有510人陨命于酷热。葡萄牙有1063人因热浪死亡。英国出现了自开始测温以来首个40℃以上高温。
同期,南极海冰面积为153万平方公里,较过去20年间的7月平均水平缩小了7%。这是南极自44年前开始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最小的7月海冰覆盖面积。
欧洲创纪录高温,来源:头条
8月,多瑙河、莱茵河和波河水位下降,干枯的河床上,几个世纪前的警告信息重现人间,一些名为“饥饿之石”的铭文巨石显露出来,警示人们饥荒时代即将到来。
其中一块捷克易北河的石头(可以追溯到1616年)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还有一些饥饿之石上面刻着:我们哭过了,我们还在哭,而且你也会哭的;干旱到来时不要哭泣,也不要诅咒,给田地浇水;如果你看到这块石头,你会哭泣,现在是1417年。......
当山火各地爆发,当冰川不断坍塌,当洪水汹涌如猛兽,当全球海洋遭热浪袭击,当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需要关掉空调……我们也经历了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几个月之一。
据NOAA数据,2022年7月,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比20世纪15.8摄氏度的平均值高出0.87摄氏度。
微小的温度增幅,带来的破坏力极大。
《纽约时报》曾报道称,升温2°C时,全球海平面会上升几米;升温3°C时,北极森林和大多沿海城市都会不复存在;升温4°C时,欧洲将永远干旱,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被沙漠掩埋;升温至5°C时,一些气候科学家警告称,这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
全球变暖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即使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世界也可能在未来20年内暂时升温1.5摄氏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德豪斯在《气候赌场》一书中也提过,全球温度变暖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科幻电影中的一切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当然,过多的危言耸听,很容易让人感到麻木,然后忘记保护环境的急迫性。
似乎每年,我们都会听到「最热月份创纪录」的新闻,甚至现在一年可以听到好几次。
其实这并不奇怪。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人类记载以来最热的10年里,有7年都发生在过去10年。
自1950年代以来,除了极地地区以外,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极端高温事件增加的现象;现在极端热浪发生的频率,是当时的5倍;以前每10年才发生一次的干旱,比起过去频繁了70%;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洪水,现在可能每年都会发生……
只有当现实中高温纪录屡屡刷新,灾害频频发生,切身感受到了,才明白警钟早已敲响。
03
尾声
一个社会,若只有感动,没有反思,其精神是不完整的。
一味抨击人祸,一味强调天灾,都不能避免重蹈覆辙。极端天气之所以称之极端,既因为不好对付,也因为不常出现,当然这两点都是相对人类而言,对整个地球而言,实属正常。
从这个角度看,今次大旱,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认知应该是,不论何年何月哪个阶段,永远不要忘记自身的渺小。
傲慢是种暧昧的错觉。
自从山洞走出,一路走向大漠、潜入海底、飞上太空,好像很强大了,可仅仅一次干旱,或一场暴雨,水也断了,电也停了,汽车、飞机都不能动了,我们又强大在哪里?
当然,灾难最终会被战胜。但下一场灾难必然还会来,我们不能总等事情发生再去震惊一整年,骄傲一次次被打碎又凝聚,想必也很累。
但愿壬寅年的风,能在逆境中给我们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