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作出了“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部署。长清区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打造“科教产业融合区”战略目标、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鼓励更多驻区高校毕业生落户长清。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如何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同频发展、合作共赢?12名高校人才到长清区直单位、街镇、企业挂职,担任科技副职或企业科技副总;5名长清区干部、党组织带头人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8月24日上午,长清区第一次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长清区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同时启动校地人才双向挂职工作,17名优秀人才有了新职务。联席会议上,来自大学城12所高校和长清区的组织部长聚在一起,围绕校地党建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探讨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的资源良性流通与转化,加速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校地结对共建工作新格局。
(相关资料图)
长清大学城拥有12所高校、20万师生,两院院士、泰山学者等高级人才600人,省级以上专家教授4100多名,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200多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100多个,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教人才资源,引进留住人才、整合人才资源、服务高校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一直是长清区积极努力的方向。年初,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科教产业融合区”的目标任务,长清区拿出了“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的方案,下决心解决好“校地融合难”“成果转化难”“人才留用难”三大难题,旨在打破校地壁垒、拓展多维合作,真正把大学城的人才优势转化为长清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
此次组织部长联席会就是为破解大学城校地企之间“邻而不联”、常态对接不够的问题而举办的,长清区从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走进去”、开设专家论坛“请出来”、实行地方高校人才双向挂职三方面入手,促进校地紧密联系。
5月13日,济南长清大学城校企人才供需“云对接”招聘举办,6月9日,“架校企连心桥解企业引才忧”2022年驻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对接招聘会举行......
留住人才、加深校地融合,长清不遗余力。“大学城是长清最鲜明的特征,各高校是长清最宝贵的财富。长清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为促进校地合作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交流、观念互动融合、行动协同一致的重要平台,必将在健全沟通对接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共育共享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会上,区委书记肖辉传递了深化校地合作的强烈信号,没有虚话套话,一项一项落实,实打实推动,长清党建引领、促进科教产业融合行动体现的是目标化、清单化、精准化、互动共融一体化。
解决问题目标化。大学城兴,则长清兴;大学城好,则长清好。长清区把紧紧锚定“科教新高地、生态智慧城”目标定位,举全区之力支持大学城发展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并提出,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目标,建设高能级创新体系、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打造“长清大学城人才发展平台综合体”,全力打造大学城融合发展大数据平台、全力推进园博园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动一批校地融合发展项目。借助平台优势,畅通资源运行,努力将高校的潜在人才科研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实际生产力。
列出问题清单化。服务清单诚意满满。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长清区出台《面对驻区高校党建人才服务清单》含有常态化开展驻区高校“双报到”活动、开放共享党性教育基地、做好子女入学服务、积极做好配偶安置、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十项实事求是、包含深情的服务项目。区委组织部长与驻地高校组织部长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自拿出“供给”“需求”两张清单,对双方能提供什么服务、需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一件落实到位,联席会议会议待办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交办、限时解决。
服务高校精准化。在此次联席会议之后,紧随其后的是在驻区高校和区内重点孵化基地设立“创业门诊”,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论坛,吸引更多人才留在长清创业;实行干部人才双向挂职,区里选派5名干部到高校挂职,常态化沟通对接、协调服务,高校选派12名人才到部门、街镇和企业挂任副职,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拿出“真金白金”,加大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好生活补助、人才公寓等政策,真正让人才回来“有票子”、留下“有房子”;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聚焦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服务、文化生活等“关键小事”,实行全周期的保障机制、跟踪式的服务机制,强化平台载体大学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引才“强磁场”,利用齐鲁工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中医药科研创新中心、创新谷孵化器等中试熟化平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衔接,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全力推动鲁澳中医药科技园项目、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等一批校地融合发展项目,为全面深化校地合作提供精细化服务。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新政,进一步彰显出长清区对人才的重视。
互动共融一体化。长清区一直致力于与驻区高校开展全面性、广泛性的合作,突出“做活大学城”目标任务,协调推进人才培养、智力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不仅突出校地层面的合作,还注重扩展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镇合作,构筑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校地融合格局,推动实施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管理学院电商小镇、山东交通学院智慧交通小镇和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
下一步,长清区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增进信任、凝聚共识,更好的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具体来讲就是围绕“打造三大平台、发挥四个作用、推动六个一批”:着力打造校企研发机构平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平台和资本支持平台;注重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的引领作用和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力争培植一批创新创业基地、落地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物、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通科研成果从“研发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鼓励校企组建“联合创新体”,引入中介服务运营体系,引导大学城、创新谷片区孵化企业向经开片区转移,推动创新资源与区域产业无缝衔接、深度融合;以链条体系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汇聚创新人才,形成高校找到研发平台、人才打通创业渠道、政府实现创新发展“三方共赢”的局面。(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