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粮食生产供应交出一份满意“成绩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夏粮早稻产量比上年增长0.9%,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秋粮生产有望丰收。
【资料图】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呈现多方面亮点。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面临多方面威胁,粮食、能源和肥料价格飞涨,气候危机和俄乌冲突等依然未得到消解的背景下,做好粮食稳产保供意义重大。
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呈现三大亮点
今年,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3511亿斤,增产31亿斤,比上年增长0.9%。
“目前秋收进展顺利,从收获的情况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春顶认为,前三季度我国粮食生产呈现以下亮点,一是粮食稳产保供取得好成绩。前三季度,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粮食增长值都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而且是稳定增长。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夏粮的丰收,同时,秋粮也有望实现较大产量的丰收。
二是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稳产保供的重要性提到了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层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相关部门都对粮食种植、生产和保供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各地各部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按照中央要求,保面积保产量,通过多种科技措施提高单产。
三是我国前三季度粮食丰收是在面临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挑战的背景下取得
的,实属不易。
粮食增产的“五保”举措
前三季度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密码”是什么?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李继凯对本报记者表示,“五保”举措为我国粮食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保面积。坚定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红线”,坚决实施“长牙齿的耕地政策”,同时通过退林还耕、退经还粮等举措,坚守粮食种植面积的底线。
二是保供应。针对化肥等农资生产成本上涨、原料供应紧张的现实问题。我国组建化肥等农资原料供应专项管理制度,并在国家发改委专门设立保障专班,做好协调、管理与调配等工作。
三是保服务。我国在粮食生产种植领域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推动托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不仅替广大农民种好地,也促进种粮面积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有利于先进技术、良种与农机的应用,既保证“种及时、收迅速”,也体现农民轻松生产。形成了“藏粮于服”的粮食生产供应新机制。
四是保科技。前三季度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的另一个亮点就是科技的贡献。随着良种工程的全面实施,不仅全面提升了我国粮食种子繁育水平,也促进了大量优良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粮食保产增产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随着大豆、玉米间作技术、盐碱地综合生产技术等大量新型生产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也为粮食保供提供了支撑。
五是保收益。种地能挣钱、粮食生产有收益,既是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更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驱动力与保障力。就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来看,不仅粮食价格稳定增长,也通过补贴农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调节市场价格等方式,促进种粮有收入、能赚钱。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减少种粮农民劳动成本投入、促进集约规模效益、提高产量降低损耗等多方面举措,千方百计促进种粮收益,确保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确保粮食供应意义重大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链与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严重影响,在未来全球经济及发展形势尚不明朗、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加大、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的现实背景下,保证我国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稳步提升,确保我国粮食供应链稳定可靠,保证我国14亿人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根本需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基石。
李春顶表示,从外部来看,在疫情、俄乌冲突、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同时,面对外部粮价飙升和粮食贸易保护措施的背景下,维护全球粮食市场稳定,做好稳产保供尤为重要。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国已经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饲料粮和工业转化用粮对外需的依赖度较高。李春顶认为,随着国内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粮食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口粮转化成了更多的肉蛋奶鱼等高品质、多维度的需求。而这些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饲料,用饲料就离不开用粮食,因此,做好粮食的稳产保供,是稳定国内大环境,确保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且意义重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李继凯对此表示,这不仅是基于我国14亿人最基本的生存保证,也是基于当前阶段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形势下提出的基本国策与根本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