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转眼,《金融时报》创刊35周年了。我自从1988年7月进入金融机构从事文字工作至今,满打满算也有35个年头了。《金融时报》一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良师益友,尤其是我1996年调到农信联社办公室工作之后,20多年的农信社办公室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金融时报》就是农信社发展的得力助手。
《金融时报》是农信社探索发展的教科书。记得我在县级农业银行办公室工作时,因为刚刚在金融行业从事文字工作,我把《金融时报》当作我的启蒙老师,从中学习金融新闻、通讯、工作研究、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来,随着农信社的体制改革,我被调到省级农信联社办公室工作,我把《金融时报》当作学习党和政府重大决策、人民银行金融政策的必读教材。我在基层农信社网点、县级农信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的案头,也常常能看到《金融时报》。在工作之余,我常常与一些同事分享阅读《金融时报》后的喜悦。农信社成为独立法人经营主体后,农信社的领导们都把《金融时报》当成改革发展、业务经营、防范风险的“活教材”。一些县级农信联社的领导和办公室文秘人员还把《金融时报》上刊登的其他省市农信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产品和反面案例剪辑下来,印制成册送到基层网点,以便基层网点员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吸取反面案例教训。
《金融时报》是农信社发展创新的宣传台。江苏省农信联社成立的2001年,我被选调到省联社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这样我与《金融时报》的关系更紧密了。记得我到省联社工作的第二年,《金融时报》江苏记者站站长周闯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我趁机向他请教一些有关金融新闻写作方面的问题,他还从书柜里拿出一些有关金融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赠予我,其中有一本是《金融时报创刊十周年新闻作品选》,我当时真是如获至宝。后来,这些书籍陆续被农信系统的文秘人员借走学习用,但这本《金融时报创刊十周年新闻作品选》至今仍珍藏在我的书柜里。由于江苏是全国第一家农信社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最早成立省联社,最早成立第一批县级农商行,因此,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上级领导的关怀,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和业务创新工作能够领先一步。金融时报社和江苏记者站的领导十分关心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记得省联社刚成立那几年,金融时报社的领导几乎每年都要来江苏农信社考察,到农户、村镇企业、基层网点实地采访,总结、论证农信社改革的成败得失。金融时报社农村金融周刊部成立后,金融时报社更是把江苏农信社作为全国农信社改革试点的“实验田”,记者们常常深入江苏农信社一线“抓活鱼”,到乡村田间地头“访农情”, 及时把江苏农信社改革发展创新的点点滴滴传播出去,起到为全国农信社改革发展抛砖引玉、加油鼓劲的作用。
《金融时报》是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服务站。可以说,江苏农信社改革发展每取得一些成绩,都离不开金融时报社的鼓励与鞭策。无论是早期推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扶贫贷款”还是“信用证”“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包括后来推行的“阳光信贷”“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以及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支持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金融智能服务等工作,《金融时报》通过记者实地采访、通讯员投稿以及邀请农信社领导和业内专家撰稿等方式,及时反映江苏农信社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同样,在《金融时报》这个大平台上,全国农信社改革发展创新的最新动态、经验教训得以第一时间向社会展示,既为农信社前期改革发展作了宣传,也为农信社下一步改革发展积累了经验、作出了展望和预判。这样,更使全国农信社的同行能够及时学习到其他省市同行的先进经验做法,尽快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地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
目前,全国农信社的发展业态丰富多彩。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也有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还有农村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市、被各类资本参股控股的,更有以发起行形式主导一些村镇银行经营的,等等。《金融时报》在全国农信社以往的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教科书、宣传台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金融时报》必将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继续为农信社改革发展增添助力。
(作者系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