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或是因为暑假到了,消费端对于近视防治产品的需求增加,近一个月来围绕近视防治的产品话题不断。


【资料图】

在近视防控效果上,2016年一项发表在Ophthalmology杂志上文章显示,在16种近视防控手段中,高浓度、中等浓度及低浓度阿托品对近视的防控效果最为显著,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接触镜等对于延缓眼轴增长都具有较好的疗效。甚至国内外已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OK镜)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研究。

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以药品身份获批上市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阿托品仍属院内制剂,不能对外流通。前几日,业内传出“医疗机构不得通过互联网诊疗开具本品(阿托品)处方及调剂”的消息,而后各家手握阿托品的企业先后宣布暂停在自家互联网医院进行处方,都将阿托品以院内制剂形式“锁定”在院内。

而另一方面,更早就有企业获批上市销售的角膜塑形镜,或面临“松绑”。

缘起于2001 年国家颁布《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拥有验配角膜塑形镜资质,而日前《征求意见稿》发布,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要求有望取消。

价格组成:OK镜自身成本与技术、服务价格

“我的感受是,这几年家长的了解程度在提升。”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近视防控专科主任袁剑虹谈到了她这些年的接诊经历。“从2019年,和家长介绍OK镜时很少有人了解,到此后有家长反映听说过这种方式,再到这几年已经有家长直接提出要验配OK镜。”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验配OK镜。袁剑虹告诉,首先要看年龄,一般是超过8岁的小朋友,近视度数超过75度以上600度以下,且近视处在进行性增长阶段,此外要根据个人的角膜曲率、e值等参数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建议验配OK镜。

据袁剑虹介绍,她所在的医院使用的OK镜品牌中进口、国产均有,包括CRT、菁视、欧几里德、阿尔法、普诺瞳、梦戴维等。

国家药监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有3家医疗器械企业的4个OK镜品牌获得了注册证,分别是欧普康视(300595)旗下的“梦戴维”和“DreamVision”,爱博医疗“普诺瞳”,天津视达佳科技的“夜戴型OK镜”,此外,眼科医院还售有CRT(美国)、阿尔法(日本)等多个进口品牌的OK镜。

不过目前OK镜市场渗透率较低,太平洋证券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科及视光学分会数据分析,目前我国OK镜渗透率只有 0.8%左右,预期到 2025 年角膜塑形镜的市场渗透率可以超过 2%。

“从防控近视的效果来说,差异性不大,但是因为镜片的薄厚程度及透氧率等不同,舒适度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差异在哪里呢?袁剑虹向详细解释道,在设计上,OK镜分为4个弧段,尤其是 RC弧段(反转弧)、BC弧段(基弧)上,每个厂家的数据会有所差别。

实际上,了解到,OK镜从1950年出现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材料、弧段设计等方面都经历了多轮调整,透氧量、佩戴舒适程度和更换频次等都有了提升,也从提高视力逐渐被确定为有防控近视的作用。

但是,到目前,OK镜的渗透率仍然并不高,一个原因就在于OK镜的价格问题。

据国内两家OK镜生产企业财报中营收和销售量数据,粗略计算,其中一家OK镜产品是国内首家获批上市,其出厂价每片约在千元,而后者的产品也在前几年获批,价格则是每副千元。

以个人投资者身份致电上述一家上市公司的证券事务部,对方告诉,目前公司有直营、经销两种渠道,直营渠道的价格完全由公司自主把控,如果是通过经销商,价格由终端客户每个网点自主确定,“不过两种渠道价格差别不大。”当被问及价格差异时,对方回复称,公司在努力维持价格稳定性,公司搭建有自己的营销渠道,除却技术更新或是成本调整,不会调整价格,也不会进行价格战。

而据业内人士向指出,目前院端销售的OK镜价格通常在6000到15000元左右,也会因为度数不同、是否有散光等情况,在价格上有所不同。此外,再加上配套使用的护理液、眼药水及前期检查费,基本上每年花费2万元左右,这里面还包含后期定时复诊及相关检查费用。

对于OK镜出厂价与最终远端销售价格之间的差异,上述证券部门人士对表示,角膜塑形镜配置是一项医疗服务,不能光看产品本身,并非有原材料就能生产,技术和服务大于镜片本身,不能简单考虑镜片收费多少。

对方告诉,矫治的收费中包含了配前的专业咨询,眼视光的检查项目,试戴评估,镜片处方、设计、材料制作、调整修正等,以及终身多次的免费复查,配后免费的专业咨询,不良反应的处理,不适合佩戴的退片优惠等。甚至涉及后续的复查工作,需要前半年至少7次而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角膜塑形镜(OK镜)是目前近视防控的主流方法了,效果也是比较突出的,其原理相当于给角膜穿上一件塑形衣。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少或消除周边远视离焦,减缓眼轴的增长,从而显著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但是,有行业从业者告诉,近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外部干预手段,减慢近视的增长速度,这些干预手段就包括角膜塑形,低浓度阿托品,或者各种特殊光学设计的眼镜产品以及视觉训练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也只是减慢近视的继续发展,对于已经形成的真性近视,是无法改善或者治疗的。

对方向指出,关于近视的问题要从近视状态谈起,除却由睫状肌紧张造成的近视状态也就是俗称的假性近视,由于眼内屈光系统改变导致的近视状态一般是不可逆的,比如常见的眼轴增长就是这样一种屈光系统的改变,针对这类情况,目前的一些改变近视状态的手段,比如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ICL等目的都是为了从光度上矫正眼睛的屈光状态,对于真正增长了的眼轴是没有办法的。

验配场景:放宽医疗机构级别,不放松医生配置要求

“本质上,OK镜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它的镜片使用的是一种有硬性和韧性、同时高透氧的材质,属于硬镜,需要根据原本的角膜形态定制化配置”,上述行业从业者对指出。

有上市公司在财报中指出,由于角膜塑形镜为个性化定制产品,要经过眼部检查、试戴等过程才能确定每个用户的镜片参数,需要到眼视光终端才能配镜。

这也是缘何OK镜属于隐形眼镜,但是比起隐形眼镜可以在网上销售且跳过了验配环节,OK镜在过去一直强调医院要具备验配资格且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生。

袁剑虹告诉,她所在的医院目前配备三名视光医生,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患者眼睛的检查及报告解读,OK镜验配程序、参数调整、处方解读、复查及安全的把控,日常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等。“试戴一副OK镜前后需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而由于患者是个性化定制的,通过在医院检查适配确定参数,再向厂家下单,快一点大概三周,慢一点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

“OK镜刚引入的时候,出过一些把关不严导致有不良反应的情况,所以验配管理比较严格”,有业内人士向谈到,“现在随着青少年近视率的增高,OK镜的使用更加广泛了,效果也得到了专家和家长的认可,而且确实技术方面也提高了,也不断有新的产品出来,所以监管层可能会考虑适度放宽机构的限制。”

不过此处仍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面上有大量视光中心,不同于眼视光诊所,视光中心并无医疗执照资格,也不具有角膜塑形镜验配资格。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是需要职业医生开处方单才能验配的,验配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一上市公司曾在答投资者问时谈到,视光中心是非医疗机构,眼科诊所是医疗机构。在限制二级以上医院验配塑形镜政策存续的情况下,眼科诊所和视光中心可以申请角膜塑形镜零售许可证,用户在取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验配处方后,可在以上机构定制镜片,符合相关规定。

而在此次《征求意见稿》出来后,上述公司也指表示,若未来相关文件确认落地执行,公司新建的终端会有部分设立为眼科诊所,同时原有的、非医疗机构性质的视光中心,对部分有条件的,也将考虑升级成眼科诊所。

从一位医药分析师处了解到,据对方判断,受此政策影响,或有大量视光中心逐步升级为眼科门诊,或是综合性的眼科门诊部,而一个眼科门诊部的资金投入大约在200万左右,升级的成本和难度有限。

但是,爱尔眼科(300015)董秘吴士君告诉,眼科诊所的成本差异很大,与诊所规模、设立位置、配备医生团队的数量等有关。“升级成为眼科门诊部,财务成本并非最大的问题,而要满足医生配置的要求”,吴士君对指出。

袁剑虹也指出,一些视光门诊或未配备充足的且有经验的医生,安全性是最大的隐患,尤其是在护理环节存在很多隐形的问题,医生告知不够,家长做的不到位,就有可能给孩子的眼睛角膜带来伤害。“取消了二级的限制,就意味着这些眼科诊所也能进行OK镜的验配,准入门槛降低,但要对安全性更加谨慎的进行把控”,袁剑虹向直言。

也注意到,尽管此次《征求意见稿》有望取消验配角膜塑形镜基本条件中“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要求,但是着重强调了“至少1名OK镜临床应用能力眼科主治医师及中级以上眼科技师”。

但是,我国眼科医生缺口很大,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数据显示,不考虑重叠发病,仅近视、干眼症和白内障三大眼病患者人数就超10亿,然而,全国现有眼科医师仅4.7万,每5万人不足2位眼科医生,仍需培养更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眼科医师。

吴士君向谈到,过去国内眼科医生从业及培养多集中在公立体系内部,而供给侧的集中也导致了对于需求敏感性和前瞻性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眼科医师的培养周期漫长,这就导致了国内眼科临床医生一直存在巨大缺口。

此前,也有声音认为,很多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生资源流向了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专科医院。

吴士君告诉,目前很多民营医院在通过打造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医生,提高医生水平。“在公立医院公立院校与民营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下,提升供给侧的充裕度。”

但是吴士君也补充指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医院人才自我培养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民营医院的基础有关,也跟是否着眼长远有关。“如果民营医疗机构单纯只是‘挖角’公立医院的医生资源,这是很难持续的,必须逐步过渡到自我培养为主。”

【作者:段静远】 (编辑:段静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