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宣

实习生孙广哲常誉中


(资料图)

夏阳似火,南京市江宁区老虎洞山暑气蒸足。6月17日,记者沿一条观光彩虹路蜿蜒而上,一座山顶公园映入眼帘,而山下,正是进行生产作业的水泥用石灰岩矿坑。提到矿区,立刻让人联想到山体裸露、尘土飞扬、安全隐患等词汇,但眼前的矿区顶部绿意葱茏、花木茂盛。

矿山何以披“绿衣”?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资源勘查院主任工程师丁迎军告诉《科技周刊》记者,依托5G、无人机、数字化科技修复手段,昔日“生态疮疤”变身绿地公园,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曾长期在材料行业工作的时修权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和花草树木打交道。如今作为南京中联水泥副总经理的他,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生态修复”矿山。“之前这里就是荒山野岭,开采后没有任何植被。”时修权回忆,1973年,老虎洞山开始生产水泥,至今生产规模已达200万吨/年。但早期开采矿区时,却忽略了生态维护——“一面墙开采”、边坡陡峭、废料乱丢,岩石外露。

为贯彻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2019年,南京中联水泥瞄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目标,开展“三园六化”绿色矿山生态修复行动。“修复伊始,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矿尘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最大。”时修权说,矿尘污染面积大,风一吹到处都是,处理起来犯了难。在咨询专家意见后,时修权把目光瞄向了大型智能装备。“公司拿出专项科技经费,购入雾炮车、洗车台、远程喷淋设备,用高科技处理矿尘,在矿料传送通道利用负压收尘技术控制无组织的矿尘排放,现在就算刮大风,衣服上也没有半点粉尘。”

过去老虎洞山的矿料开采方式称为“一面墙开采”,顾名思义就是开采后的宕口坡面直得如同一面墙,很容易造成山体崩塌和滑坡。“我们介入后采用自上而下的降坡刷坡开采方式,即高台段一次性推进,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而在坡面上,又创新性铺上柔性植生袋、岩石坡锚固钢筋网,用团粒喷播植被恢复等技术进行绿化修复。”丁迎军告诉记者,短短半年时间,裸露的山体就披上了“绿衣”,整齐的植被台阶绿意盎然。

解决完安全问题,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问题摆在了眼前。“矿区的矿产主要为水泥的重要原料石灰石,经过近50年开采,优质石灰石资源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矿区多年堆积的毛渣料已达150万吨,如何处理成为棘手难题。”时修权从筛粮食的筛子中找到了灵感:采用履带式移动筛分设备,将毛渣料筛分出粒径为0-80毫米的用于水泥黏土原料,80-800毫米的作为水泥石灰石原料,超过800毫米的大块则现场用挖掘机、破碎机拆解破碎后用于水泥生产原料。“筛分设备上线后,所有毛渣料全部筛分利用完毕,不仅解决了毛渣料压矿影响开采的问题,还节约了矿山资源,实现采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此外,为保证生产质量,水泥厂还引入取样分析技术开展石灰石质量普查,在爆破前后对每个钻孔检测,全面了解各区域平台石灰石的质量情况,同时根据取样检测结果实时调整装载点位置和车辆数,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

科技生态修复的目标并不止于此。除开采阶段,环境整治和生产管控也充满“科技范”。在半山腰,记者登上了水泥厂的智能管控主控室,步入会议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矿山自动化集中管控平台”系统大屏,系统将矿区地表以下的矿产资源分区清晰标注,让整个矿区的资源分布一目了然。随着鼠标轻点,大到整个采矿区的实况,小到一辆采矿车的轨迹,都在系统的掌控之下。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工业正在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技术等深度融合,智慧矿山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矿业发展的新趋势。”丁迎军说。去年起,水泥厂还引入了“5G数字化智能矿山”建设工程,涵盖“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两个系统”,即矿山数据中心、数字采矿系统平台、生产管理与分析平台、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平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矿山安全管家系统,预计6月底前矿山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设。

矿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对此,水泥厂也做好了远景规划。时修权告诉《科技周刊》记者,目前矿区资源储量预计还可供挖掘12-15年,闭坑后将形成近700亩的工业用地。对于矿区开采结束后的用途安排,水泥厂制定了三套方案:引进中国建材新能源技术,形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原址生态环境、水资源基础上,配套建设康养中心及配套设施;根据政府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还绿于自然、还景于矿山”,除了环境治理、安全消险,水泥厂还致力于生态系统的修复。经过治理,矿区边坡可绿化率达到90%,植被一年可中和二氧化碳150吨。“我们还按照3A级景区建设标准,以原历史遗址虎崖阁、虎崖廊重建为核心建设矿山公园,开发旅游资源。”时修权介绍。记者获悉,矿山公园已被命名为“江苏省地质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为共享矿山绿色生态理念,水泥厂还搭建了“中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宣传环保理念,履行环保责任;未来,将进一步引进和应用新的清洁技术,巩固和深化绿色矿山建设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