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讲堂 赵祚翔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在公共交通领域采用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交通拥堵和人力成本问题的重要手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的自动驾驶正经历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城市在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已经推出了试点方案。根据上海交通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已开通926条自动驾驶测试性道路和15000个测试场景。G1503高速环路的21.5公里的路段和G2京沪高速公路的19.5公里的路段是为自动驾驶设计的。

北京亦庄技术经济开发区在今年3月底开始试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百度和小马智行作为国内该行业领导者,已获得正式运营许可证。苏州工业园区的5G智能网联公交已经取得示范应用牌照,即将面向公众开展载客运营。

今年以来,大部分车企已经开启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化研发,并计划逐步实现商业化,自动驾驶已在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货运车等商业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逐渐成熟市场持续关注

自动驾驶技术是由多项技术集成的,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该技术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电子工程。

传感器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包括激光雷达、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定位系统等,可捕获和处理车辆周围的各种信息,如道路、障碍物、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大小和方向等。

控制系统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能够控制车辆的方向、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调试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以保障在各种不同的道路和环境条件下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被用来处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并根据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这些技术使得车辆可以预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刹车、加速和转向。开发者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红外测距、车道偏离警报和自动刹车等。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动驾驶汽车是新基建政策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离不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近年来,在新基建政策的助力下,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自动驾驶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据盖世汽车统计,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披露了125起融资。资本市场开始聚焦量产落地,能否实现商业化成为重要的投资依据。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核心环节,线控底盘、激光雷达、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盲点检测等驾驶辅助系统(ADAS)赛道受到资本青睐。随着全球芯片博弈加剧,国内车企普遍面临“缺芯”状况,带动芯片自主可控成为热议话题,车载智能芯片、车规级MCU和功率半导体也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加强产业政策布局为规模化商业应用奠定基础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1部委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以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化应用。

未来,中国计划构建一整套完备的智能汽车体系,并逐步实现成为智能汽车强国的愿景。在当前技术和政策条件下,公共交通领域或许可能成为L4无人驾驶技术率先落地的最佳方向。因此,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规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为规范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的应用,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来制定技术标准、测试和运营流程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政府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和技术研发资金的支持,以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用于自动驾驶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对自动驾驶公共出行领域的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合法和隐私保护,并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以促进市场竞争和防止垄断。同时,政府需要制定安全标准,建立监测和维护机制,以确保自动驾驶公共出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需要注意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