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该政策的落地,将如何影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与基金公司相比,理财子公司有哪些短板需补上?

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有望进一步壮大,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成大趋势。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理财子公司获准入局

证监会发布的《意见》提出,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从《意见》的要求来看,监管意在引入理财子公司、保险等长期资金以及券商等专业机构,进一步拓宽公募基金机构范围。从获批至开业,理财子公司已经走过了近三年的发展历程,彼时就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是一张“超级牌照”,具有“信托+公募+私募”的业务范围。

2019年5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此后理财子公司异军突起。截至目前,共计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括2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3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其中,已获准开业理财子公司达25家,包括国有六大行理财子公司、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地方性银行理财子公司。

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将极大拓展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和客户范围。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称,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的优势在于,其投资范围较广,公募基金主要投资的股票、债券都有一定投资经验,且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客户基础庞大。未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或率先拿到公募基金牌照,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鼓励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入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理财子公司参与公募的优势在于,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具有人力、资金及品牌方面的优势;同时,在理财客户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不过,就目前情况看,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债券、利率等资产方面配置,且服务的客户更多是风险偏好相对低、收益偏稳健的投资者。

投研能力待提升

国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主要分为银行系、保险系、券商系、信托系、外资系以及个人系等数个类别。调查发现,当前共有15家银行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并设立了基金公司,其中国有大行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有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4家;城商行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4家;另有恒生银行和意大利意联银行2家外资银行也拿到了公募基金牌照。

虽然开立的公司较少,但银行系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15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合计约5.14万亿元,占全市场份额逾20%。

当前,中国公募基金还在做大蛋糕的阶段,以银行为主的多元化代销格局效果显现,整个行业还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未来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多方入局,公募基金也能在其中获得更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银行已将公募基金、理财业务从母行脱离开来,未来主要起到渠道作用。”刘银平表示,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竞合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相对于传统银行投资范围扩大,公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与货基、债基、混基、股基等公募基金产品形成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更加专业、精细,理财子公司可通过委外投资、发行FOF产品、建立基金专户等方式与公募基金展开合作。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理财子公司入局公募基金的短板在于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经验仍然不足,投研能力有待提升,且风险客群比例较小。

近年来公募基金发展步入快车道,然而同质化问题正逐渐加重,同类型基金产品之间的优胜劣汰持续上演。在周茂华看来,目前,银行与基金公司在部分业务上优势互补,合作大于竞争;理财子公司由于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短板,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竞争仍不强,但理财子公司也在加快投研方面建设,稳步拓展产品资产的配置,加速布局权益类资产,并积极与其他基金等机构展开竞合。 (宋亦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