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政策调控、中大型房企爆雷不断、热点城市土拍遇冷……行业环境变化叠加疫情因素,掩盖在高速发展下的问题被一一暴露,房地产增长显然已逼近天花板。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助理董事李想也表示,“在过去,很多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将长期单边上行。对房企而言,把自身规模做大、加快发展速度,就会不断变强。但2021年的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20多年未出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已经将对房地产的旧有认知一一打破。”
的确,在行业周期性调整延续的当下,房企缩表出清等任务愈发艰巨。市场变局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寻找与当下市场更加匹配的发展策略,深刻决定着一家企业的未来。
以美好置业为代表的房企,经过前瞻性布局,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加快绿色建造步伐,形成与地产业的有效协同。
尤其在建筑业走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美好置业装配式建筑业务持续深入推进,逐步形成区别其他企业的有效竞争力,为应对市场变局做了良好铺垫。
延续深度调整,房地产增长面临天花板
当黑铁时代成为房地产热词时,利润率集体跳水的2021年财报,则成了直接明了的注脚。在A+H股约110家已披露2021年经营状况的房企中,超60家房企有不同程度的毛利率下滑现象。原因不难理解,过去20年间,地产更像一个类金融型行业,得资源者得天下;就算地拿错了、产品做坏了,放个几年,地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会弥补这些失误。然而,伴随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房地产行业规模增长见顶已是可预见的未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便达到16.94亿平方米;此后这一指标便基本稳定:2018-2020年间,分别为17.17亿平方米、17.16亿平方米、17.61亿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别为1.3%、-0.1%、2.6%。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也曾指出,“未来大致预计成交面积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所以行业步入无增长时代。”
尤其在2021年以来,“三道红线”强行结束金融红利时代,如何依靠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成了决定未来房企分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早在2013年就开始向装配式建筑发展转型的美好置业,已逐步构筑起一条“深绿”护城河,并成为行业升级的“先行者”。
两万亿蓝海前景广阔,增量赛道迎来价值重估
尽管企业增长模式回归理性已成为行业共识,不过目前大部分房企工作重心,仍是围绕“产品力”、“服务力”两点展开。“产品为王”的逻辑不错,但外立面、园林等的细节贴金,终不是行业颠覆迭代的关键。
而在美好置业的发展语境下,“科技力”已被不断放大,装配式建筑则是主要发力点。
目前,美好置业形成了以叠合剪力墙为技术核心,建造行业领先的工厂化房屋智造基地,聚焦以BIM为核心的智能建造云管理平台的发展特点。
其中,美好置业已在全国布局13大生产基地,生产的PC构件精度可达2mm,实现生产线人员减少50%,生产效率提升5倍,单厂PC构件设计年产能可达30万立方米,可装配住宅400万平方米以上。
美好房屋智造江夏生产基地
更重要的是,与规模逼近天花板的房地产行业相比,符合“双碳”目标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正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目前,住建部已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2021-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逐步提升至30%。与此同时,北京、山东、江苏等地也纷纷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要求2022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50%以上。
结合我国新建建筑面积的现状和未来走势,以及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规模将达到两万亿元。
而踏准行业趋势和国家大势的美好置业,无疑正凭借业内独创的房屋智造一体化模式,构筑出智能建造的行业壁垒,并成为引领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前行力量。
对此,美好置业董事长刘道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带来的效率和品质提升,以及绿色、低碳优势,支持他坚定看好装配式建筑产业。
既有政策推进等外部利好,本身又有减碳、降本的内生优势,装配式建筑产业未来增长的路径正愈发明晰。对于持续深耕装配式建筑的美好置业,其已经成为资金扫货模式最佳标的。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对于跳到装配式建筑这一增量赛道的美好置业,目前只是其价值重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