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26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市奇台路建成的数字化新型低压配电网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该区域内平均故障停电时长由原来的6-10小时下降至3秒,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这是建成投运的全国首个具有低压自愈、负荷智能迁移功能的数字化新型低压配电网。

低压配电网是服务电力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大部分电力故障报修来源于此,因此建成安全可靠的低压配电网成为提升城市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科网部副主任陈疆说,数字化新型低压配电网是全国首个将故障自愈技术应用在低压领域的“清洁高效”新型低压配电网。

陈疆称,新建成的数字化新型低压配电网基于云架构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物联网数据通信,实现了对配电台区、低压分支线到负荷末端的全域感知。当这个区域的配电网内出现设备故障时,边缘计算终端会瞬时启动自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恢复供电的自愈功能,将区域内故障停电时长由原来的数小时级降低至秒级。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区第一供电中心文化宫供电所所长王健说,以前电网出现故障,抢修人员凭经验排查故障和恢复供电都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数字化新型低压配电网后,运维非常方便,系统可自动快速隔离故障区域,并为用户提供可使用的其他供电线路。目前,该区域内平均故障停电时长由原来的6-10小时下降至3秒。

据了解,该配电网涉及用户229户。在项目试运行期间,奇台路一位居民对此深有感触:“原来我们这里每次停电,都得等上大半天才能来电,我总是担心家里的鱼缺氧、冰箱里的东西坏了。现在停电几乎没什么感觉,刚停,电就来了,生活工作不受任何影响,用电的安全感一下提升了。”

源荷供需智能平衡技术也是该配电网的亮点。据陈疆介绍,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引发了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变压器过载运行、电压不稳定等问题。新型低压配电网可通过源荷供需平衡技术,进行负荷实时监测、以不停电、无感知的方式完成负荷智能迁移,当分布式光伏发电时,将更多的用户迁移至清洁供电电源;当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带来冲击时,将更多的用户迁移至较为稳定的供电电源,避免过载导致的设备事故及停电风险,并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最大化。

据了解,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乌鲁木齐市每天均有数十台电动汽车充电桩进行报装接电,新型数字化配电网可有效应对上述设施建设带来的新能源消纳及电能质量问题,并将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