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多位专家表示,尽管一季度GDP为负增长,但这一降幅好于市场预期。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未来几个季度有望实现正增长,目前可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或为2%-3%。低基数也有望助推明年一季度我国GDP实现较高增速。不过,下一步,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还需继续发力。

一季度我国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为-6.8%,为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首度负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3月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复工复产安全、有序推进,带动内需有所回升,经济景气度和主要指标有所改善,但3月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的同比增速仍在下降。

不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多家机构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可能在-10%以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俊伟也认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数据好于预期。导致经济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居民需求受到抑制;二是人员流动受阻影响了生产,特别是影响了供应链;三是欧美疫情蔓延,导致外需萎缩,国际分工链条被阻断。从数据看,一季度数据明显好于前两个月份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3月份我国经济恢复状况比较好,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复工复产。

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长

3月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当日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预计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二季度经济会明显好于一季度。不过,各界对于今年中国经济运行会呈现“V”型还是“U”型走势存在一定的争议。

对此,苏剑表示,目前来看,如果要实现此前既定的全年增长目标,即全年增速达到5.5%左右,意味着后面三个季度GDP平均需增长8%左右。二季度将实现“U”型还是“V”型反转,关键看国际疫情的治理效果,以及中国疫情会不会出现二次暴发。如果二季度国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则还是有可能实现“V”型反转的,反之则难度较大。

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团队认为,二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最应关注3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需下行对出口产业链的冲击和对相关就业的影响;二是国内部分地区是否会出于严控输入性疫情风险的考量而继续维持较严格的防疫机制;三是消费数据是否会如期呈现补偿式修复,还是会由于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和就业,消费继续呈现低迷态势。

中性情形下,李超团队预期,今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2%-3%之间。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或达到15%左右,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8.5%。

温彬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延续改善趋势,下半年GDP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经济或增长2%-3%。

此外,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预计,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商场开业、餐馆开张,二季度经济基本面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可能会成为全年经济的一个拐点,经济增速有可能出现“V”型反转。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或有望同比转正,下半年经济或比上半年要好,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复苏将会成为A股市场未来走强的一个重要支撑。

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还需继续发力

一季度数据显示,经济短期明显下滑,且疫情影响尚存。

当前,海外疫情输入风险较大,复工复产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温彬指出,从目前来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蔓延,多国采取限制人群聚集、延缓经济活动等措施,导致需求减弱、生产放缓、贸易受限,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明显影响。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影响将通过对外贸易、跨境投资、金融市场、情绪预期等渠道传导至国内。

“同时也看到,全球市场情绪逐渐趋于平稳,疫情传播初期的恐慌情绪逐渐被消化,金融市场波动也基本回归至正常水平。国内经济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政策储备充足,内需具有较大潜力。”温彬认为,下阶段,要着力推动投资项目开工复产,促进传统消费加快回补,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大力推动新基建、新消费、新投资等新模式、新需求发展,为经济增添新动力。因此,宏观政策要持续加强逆周期调控力度,激活增长点、释放经济潜力。

“考虑到疫情的长期影响,想要实现全年既定的各项目标,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加码。”张俊伟也提醒,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仅在需求侧,也在供给侧,所以经济恢复是一个过程。在海内外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如果过分看重经济增速,就会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下半年经济刺激力度过大,或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近期,多地发放消费券、现金券来刺激消费、稳定民生。张俊伟认为,这是我国宏观调控工具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把政府补贴与商业促销混淆的倾向。稳消费、稳民生需要政府投入足够的真金白银。

苏剑也认为,当前,交通运输、娱乐、餐饮等消费受到抑制,如果要加快经济发展,则下一步需要大力度提振第二产业,提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记者 陈伶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