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陷入流动性陷阱》和《如何面对困难时期?》两篇文章中,我都强调了关键逻辑线:
对各种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进行分析思考——>预期改变——>信心改变——>行为改变。
【资料图】
无数人同时的行为转向,又会形成反身性效应,坐实墨菲定律(越怕来什么,越是来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股市遭遇的冲击,又和实体经济略有不同。
股市涨跌,是基本面、情绪面、资金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面决定业绩,情绪面和资金面共同决定估值。
业绩对股市长期走势影响更大,估值对股市短期走势影响更大。
当然,还有从情绪面和资金面提炼出来的技术面,也对股市短期走势有一定参考作用。
当业绩估值双增长,也就是经济红红火火,市场群情激奋时,就会形成全面大牛市,比如2007年。
如果经济没有过热,但投资者情绪上来了,就会形成资金推动型牛市,比如2015年。
如果市场没有群情激奋,并未再次出现“全民炒股”的热潮,但业绩增长靓丽,也可能形成结构性牛市,比如2020年以消费、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蓝筹股牛市。
反之,估值不变,但业绩增速明显下降,或业绩稳定,但估值明显下降,就是熊市。
最糟糕的情况,是经济下滑,市场情绪又极度悲观,导致业绩估值双杀,就是现在A股的情况。
2
上面这些牛熊转换的基本理论,A股和美股逻辑一样。
但有一点,A股完全不同。
就是政策面会同时深度影响基本面、情绪面、资金面。
政策的变化,既可能导致市场更悲观,也可能导致企业业绩下降,这是炒A股最大的风险。
过去,股民虽然很讨厌监管之手总干预市场,但这种干预,主要来自证监会为代表的股市监管机构。
说到底,还是股市内部问题,不太牵涉宏观经济或企业经营。
近两年,更大范围的政策调整,直接影响越来越多行业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预期。
牛熊嬗变是股市永恒不变的规律,所以过去市场低迷的至暗时刻,我总给大家打气,说年轻人不学历史不懂事,总喊着“这次不一样”,容易在底部绝望割肉。
然而日光之下无新事,每次危机表现出来的形式虽不同,但都换汤不换药,最后股市还是能再创新高。
这个逻辑,是建立在对整个人类文明一定会“进三步,退一步”曲折前进的信念之上。
可股市的历史,比人类文明的历史,短得多。
A股的历史,又比欧美股市的历史,短得多。
中国股市,并不起源于大家熟知的1990年和所谓“老八股”。
1843年上海开埠,很快股票也被引进。
1869年,上海有了第一家专营股票买卖的券商——英商长利公司(J.P.Biest & Co)。
1870年代,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中国人有样学样,也有了自己的股份制公司,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但99.99%+的国人当时不知股票为何物,玩股票的主要是上海租界的外国人,以及中国商人和买办。
美国南北战争的开打和结束,孕育了中国第一次股市牛熊转换——战争影响了美国棉花供应,国际棉花价格飞涨,刺激中国棉花等商品出口,战后美国恢复棉花出口,棉花价格暴跌,上海股市暴跌。
1883年,清朝经历了十多年和平红利,所谓“同光中兴”局面大好,股市再次走牛。
但由于市场过度投机+监管不力(官商勾结和腐败),骗子大行其道,加上中法战争爆发,再次打击市场信心(有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经验,不少投资者担心大清又危了),结果1884年,牛市泡沫就崩了。
所以你看,战争等政治因素,从来都会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就像今年俄乌战争一样。
历史一直在变着花样,重复一样的逻辑。
在大历史的无情碾压下,散户都是蝼蚁,是食物链末端最无力却又充满幻想的卑微存在。
当然,牛熊转换不算啥,只要持有的股票基本面好(或持有会自动更新血液的指基),坚持到底,总能熬到下一轮牛市春暖花开,结果收获的时候。
但有一次例外——1949年。
因为股市,给整没了,永远没机会回本了……
3
当然,说这段历史,不是吓唬大家,A股不可能再整没了,但这两年能明显看出,政策转向对企业基本面的影响,对企业家预期的改变,越来越大。
一年多前,我还写过,医疗、教育、房产三座大山,国家一定会下死力气推动公平,给民生减负。
但医疗又分两种。
一种是所有人都逃不掉的刚需医疗,治疗癌症心脏病尿毒症的药物和器械,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底层穷人的生命和尊严,就不允许有暴利,这个完全能理解,也能预见,我举双手支持。
但还有一类属于可选医疗,或叫升级医疗,比如做个激光飞秒手术、种个进口陶瓷牙,或挖个双眼皮、去个眼袋、抽个脂之类的医美。
这类医疗产业,不是老百姓刚需,完全可以鼓励发展,带动就业、税收、GDP。
但当时,我提出一个隐忧——像医美产业大发展,会不会引起社会上更多的容貌焦虑呢?
当时我判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该不至于被大棒伺候吧?
但我还是太乐观,或者说,希望能在逻辑上说服自己,A股总还有值得投资的板块吧?
最近医美板块崩了,因为业内传闻,行业即将大整顿。
墨菲定律,还是来了。
一是这个行业的确比较乱,返佣高得离谱,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二是有消息说,以后王一博、杨颖这些整形艺人可能会被软性封杀。
虽然过往作品不会被下架,但今后各种综艺通告影视剧要求少用这些艺人,最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因为他们会给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传递政治不正确的“病态审美价值观”,不应该放纵容貌焦虑和整容内卷,要提倡自然美、心灵美、内在美。
原因一,是监管问题。
通过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从业行为,的确能降低医美纠纷概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原因二,就很尴尬了。
和行业规不规范没关系,行业本身就有“原罪”。
最开始,涉黄赌毒的叫“劣迹艺人”,社会影响不好,封杀。
后来,出轨也是有失艺德,社会影响不好,封杀。
骂人也是素质低下,社会影响不好,封杀。
代孕在我国是违法的,跑去合法的美国代孕,也会有不好的社会影响,封杀。
在民族大义问题上表错态或不表态,社会影响不好,封杀。
现在,明星整容会引起社会容貌焦虑,还是影响不好,封杀。
那以后呢?
这道理,我之前讲电子烟行业时也说过,民企要搞电子烟,既有道德“原罪”,还和烟草抢生意,活腻了?
昨天还有个新闻,义乌永久性禁售槟榔。
槟榔也是成瘾食物,嚼多了既容易损伤牙齿,也容易得口腔癌,的确应该劝导大众尽量少吃不吃。
那么问题来了,腌制食品吃多了也容易得食管癌、胃癌,是不是也应该禁止吃腌鱼腌肉?
可乐也是成瘾性饮料,喝多了容易得糖尿病、骨质疏松、反酸烧心、腐蚀牙齿,不孕不育、可乐中的咖啡因还会影响睡眠,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不是哪天可乐也要禁售?
再次安利《中国未来10年的剧本,收好了》一文,其中提到两条未来10年中国剧本总纲。
1、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公平会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容错率下降。
赵丹死前写了篇文章,标题叫《管得太具体,文艺要完蛋》,刊发时改成《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水自清则无鱼,又何止文艺?
理财建议:这种新常态下,我觉得未来10年,A股占我们所有资产的投资比例,可适当降低。
当然,别在冬天砍树,至少也等下一波起来后,回点血再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