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文化消费有点不一样。暑期虽然进入尾声,但是文化消费的热潮还在继续。据悉,暑期以来,全国各地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文化活动逐步恢复。多地文化和旅游部协同各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措施,促进文旅市场有序恢复。
加大优质内容供给
在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吸引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之美,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
据报道,炎炎夏日,不少人选择进入剧场和电影院丰富业余生活。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刚刚举办完建院70周年系列展演,又将开启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院内的多个剧场同时运转,从《阮玲玉》到《哗变》,从《关系》到《性情男女》,演员与观众在题材多样的剧目中共同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随着电影暑期档的开启,受疫情影响沉寂多日的电影市场不断升温,《人生大事》《独行月球》等多部影片接续上映,为观众提供多元化观影需求。7月初,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消费者可通过多个网络入口专题页面下单享受优惠价格。
另外,为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正面导向作用,“影视京城”联合市内各大院线开展“红色观影季”,对国家电影局发布的《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影片展映片单》中的20部主旋律精品进行展映,保利国际影城、万达影城、北京耀莱成龙影城、首都电影院、金逸影城、唐阁影城、大料国际影城、华谊兄弟、北京剧院等推出红色观影专属优惠,最低票价仅为20元。
与此同时,北京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发挥自身特点优势进行融合联动,构建起覆盖书香、影视、戏剧等领域的特色文化消费集群。
近年来,河南省新华书店构建了河南本土最大的云书网文化电商平台。为满足广大居家读者购书需求,河南全省新华书店主动采取电话下单、微信下单、云书网商城下单等方式接受图书预订,并提供员工送达、快递邮寄等送书上门服务。其间,仅中原图书大厦每天就接待电话、微信等渠道购书咨询近千人。
文化消费的新尝试
近日,深圳市政府面向市民推出2022年深圳文惠卡活动。据悉,这是首次面向深圳市民以对充值文惠卡发放数字人民币补助方式直接惠及市民的文化消费活动,可直接用于文艺演出、电影、图书三大文化场景消费。
据报道,本次活动补助发放总额达5000万元,使用数字人民币对文惠卡充值并消费的金额按照1:1比例每张给予500元补助,不设置消费金额门槛,无需凑单和满减,可直接抵扣、多次使用。活动精准惠及深圳市文化消费类企业,目前参与活动的文艺演出场所13家、影院257家、书城(书店)79家,将有助于提振文化消费市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在全国首创的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预付卡+消费红包”方式,向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补助。同时,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定向用于文艺演出、电影、图书三大文化场景消费,打通了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市民的全流程数字人民币闭环支付体验,以先预付后补助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文化市场消费环境。
专家表示,本次活动通过政银企三方联合发力,打造出深圳特色的数字人民币文化领域示范场景,是金融助力文化消费的重要尝试,也将成为深圳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创新之举,为广大市民带来消费新模式、文化新体验。
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
近年来,数字赋能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涌现。这个夏天,无论是艺术展览、景区旅游的云端转型,还是电影开启网络首发新模式等文化消费新业态,都让大众看到数字技术为文化生产领域的共创和消费领域的共享提供的便利和支撑。
自今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以来,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已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今年3月以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城”系列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陆续发布了近20集,累计全网参观量超800万人次。专家表示,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未来将催生更多的文化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受国内疫情形势影响,今年上半年文化消费市场整体收紧,本地化、近距离、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占据主导。乡村居民的文化参与不断提高,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激发新消费,科技与文化融合促进消费复苏。
事实上,持续扩大文化消费是我国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内容。但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消费者对优质数字文化产品的高消费需求与优质文化内容不足、品质不精之间矛盾突出;数字平台内容杂乱参差与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不足之间矛盾突出;数字文化消费市场庞大与服务质量差、收费不透明、投诉维权渠道不畅等损害消费者权益之间矛盾突出;数字文化创新活力与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之间矛盾突出。对此,专家建议,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文化消费供给。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好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