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全球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消费。
【资料图】
早在疫情解封的时候,就有无数人吹捧消费股,将引领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其实逻辑很简单,传统的三大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前两个的预期不是那么好,似乎也就剩下消费选项了。
其后,消费股确实不负众望,经历一大波上涨,标杆茅台从1300的水位一路逼近2000,酒ETF(512690)同样强势上涨近50%。
现在,消费股有所回落,少了一些锐气,市场的声音再次交织,唱好唱衰的都有。
不过,如果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回落就正是上车的好机会。
01
水来了
上周末出炉的社融和贷款数据,双双超出预期,使得基建和白酒狂飙了一整天,熟悉的味道似乎又回来了。
不过,如果看细分项,两个重磅数据对于消费似乎并不是很友好,因为主要的融资方是政府和企业,居民数据并没有显示出特别强烈的支出意愿,反而是存款数据又增加了不少。
这也是看空者最为坚实的理由,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对未来预期并不好,再说了,兜里除了应付未来的储备,实在也没有太多可以拿出来消费的。
话说的好像在理,但如果用资本市场的思维去理解,并不是这样。
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特别是去年的低迷之后,绝大部分的消费行业都已经跌到历史性的低点,估值中枢下移,业绩频频爆雷,就连过去一直YYDS的茅台也一度遭遇估值和业绩的下行。
大破之后通常是大立。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行业底部基本已经确立,反转期也已经来临。不过,从节奏上看,通常会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估值修复。这个阶段通常上涨得比较快,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这个阶段主宰了去年11月之后的上涨行情。
第二阶段是对未来业绩的向好预期。这个因素相对而言要慢,因为比拼的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容不得花里胡哨的东西。
从现在的行情看,估值修复的阶段基本到了尾声,不少消费股,尤其是行业龙头,股价涨幅不少,估值也已经回到合理水平,至少和当下的业绩是匹配的,所以如果还有人拿估值修复这个说事,那真的可以称为马后炮。
接下来能否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寄希望于业绩层面的,即消费企业能否交出真正有增长的业绩,这里面又有两层因素,一个是宏观经济面的,另一个则是企业本身的。
02
底层动力何在?
究竟能不能继续上涨?
首先讲讲宏观层面的事。去年重大会议结束之后,中国的主题就从防疫迅速转变为拼经济,今年更是如此,没有之一。我们之前讲过,今年还是新政府的第一年,打响头炮是很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不管从什么方面,上头都有绝对的动力去推动经济高增长。从前瞻性指标--各省市的GDP增长目标,以及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足以证明这一点。
至于办法,简单而有效,一个是放宽对一些行业的监管,而另一个,就是撒钱,专业点叫开动印钞机。
地产、互联网、教育、医药等等过去被重锤的行业,现在都已经放开,监管也回归到常态化,这些行业广义上都属于消费行业。
其次,是消费行业本身有着强劲而持久的触底反弹动力,因为过去一年多真的太惨烈。特别是地产,它对于整个消费行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过去10年的大消费都是拜地产所赐。
眼下地产销售数据并没有明显改善,令到市场对于消费行业的前景不确定。不过,逆向思考一下,未必是坏事。销售数据不好,意味着政策还有加码的必要,另外,加码的空间仍然有可以作为的地方,比如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的王炸--全面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令。
从中国的富人群体可以调用的资金量,以及居民的存款量看,国人的购房能力可能没有媒体所说的弱,相反会比想象中强劲,之所以没能转化成实际购买力,除了政策面的限制,主要就是对房价上涨预期没有重新建立起来。
中国人买房一直都有买涨不买跌的信仰,过去几个月的政策刺激,解决的主要是开发商层面的问题,但销售端的问题还有待更大力度地解决。当然,这为接下来的政策确立了方向,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销售端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那离政策的再次发力就不远了。虽然长远上看,地产行业要想回到过去的高光时刻,不太可能了,但期待一下反弹行情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因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今年的“宽货币、宽信用”的端倪已经出现,超预期的社融和贷款,如果最终不以进入房地产行业而结尾,又会以什么结尾?
从逻辑上看,房地产确实是极其少有的既能承载这些巨量资金,也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成经济增长的行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里,这样的戏码上演过无数次,这一次很可能也会如此。从风险的角度,如果担心房价再一次失控,造成金融风险,大不了点到即止,做好过渡,不扩散就行,这么多年的控房价经验,相信国家在这点上是有能力应对的。
如前文所述,只要地产能够起来,整个消费行业的恢复也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03
盯住两个细分
消费板块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虽然整体看好,但细分领域却各有千秋,最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向:
第一,还是YYDS--白酒。这个逻辑在昨天已经演绎过一遍,今天早盘继续强势,虽然中间有所反复,但行情不会这么早结束。
洪灏曾经有过一个比较著名的研究成果,基建和白酒行情的相关性。简单地讲,就是大兴土木阶段,白酒就蹭蹭蹭往上涨.讲理论可能过于枯燥,不如用大白话来说:对于大老粗的包工头来说,谈生意拿项目时,要白酒开道;追工程款时,也要白酒开道;款项到账时,还是要白酒开道(庆贺)。
在白酒中,高端产品不管是品牌力、盈利能力、市占率,都走在最前端,也是公认的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赛道,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从重仓茅台和五粮液的酒ETF(512690)走势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大幅跑赢同期的沪深300。
现在,央行轰隆隆的印钞机下,以及各个省市的GDP增长目标、大项目数量,难道没有闻到即将开始的大兴土木,以及白酒飘香的味道?
第二,就是地产相关产业链,特别是家电、家私、装修这类。以家电双雄--美的和格力为例,估值已经跌到过去10年的低位,只要地产行业向好,它们很容易被带上去。
投资的世界,真正的机会,往往是隐藏的,就像去年10月底那一次暴跌,各种质疑声音充斥市场,一面倒的悲观,仿佛那个时候入场,跟找死没有两样,特别是港股。
但是,不出数天,港股进入史诗级别的大反弹,很多当时看似合理的质疑理由,现在看来极其的可笑。
我们常常说,投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要丧失常识,其实很多时候,投资机会只要用常识就可以看得到的,但是如果失去常识,就什么也看不到。
就像买房子,实事求是地说,现在不少城市对于购房者比过去几年都要友好,不管是利率、价格、服务,还是生活配套等。或许价格和租金、收入对比还略显高位,但如果期望房价继续来一个大崩盘,真的跌到和你月收入差不多,可能性也不会高,毕竟成本摆在那。价格由供需决定,现在开发商开发意愿已经很低,再继续跌下去,就更没有开工意愿了。另外,现在价格低,也是因为开发商处在去库存阶段,如果库存去完了,开发商还会不会这么友好,就不好说了。
过去几年,消费股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主要还是地产这个引擎带动效应减弱,新的引擎又没有完全补上。其实,现在新引擎也没有完全能够接过来,不少还处于培育阶段,不过不要紧,因为旧引擎又开始复活了。
现在的消费股,虽然估值修复阶段确实已经过去,要想享受短时间内大涨的收益,可能性不高,但即使切换到业绩增长逻辑上,相对慢一些,好在确定性、上涨空间、上涨动力,都仍然充足。
做个比喻,消费股正处在这样的状态:出坑了,也爬上去了,但还在山腰攀爬的过程中,连前期的高峰都没有到,以后的高峰,就更远了。
不少投资者可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抄底抄对了,急涨阶段也吃到了,但往往太早下车,错过了后面的第二轮、第三轮的上涨,拉长时间看,收益甚至不如那些急涨阶段过后入市的人。
如果认为个股波动性较大,不易把握,那ETF投资产品倒是不错的选择,像重点押注白酒这种细分赛道的酒ETF(512690),重仓股基本囊括了国内优质的白酒股,规模超百亿,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白酒投资的ETF产品。
现在,消费股停顿了一下,倒车接人,要不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