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振洋(中)、任惠霞(右)做客直播间

文/记者崔文灿实习生黄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陈明谦

眼下,正值广州市部分技工院校开学之时,2月15日,推出2023广州技工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制造业当家,技工有力量”。当天,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成振洋和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任惠霞做客直播间,探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愿景;同时线上连线,直击两校特色专业。节目在客户端播出,超十七万人次观看。

制造业当家,背后是人才当家。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心骨”,高技能人才从何而来?技工院校是如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节目现场,两位书记就技能竞赛、就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他们一致认为,技工教育要坚定不移走深走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内容,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技工教育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

助力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将设“三基地一联盟”

刚刚开学,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人工智能产业系学生就紧锣密鼓筹备起实验来。新学期,他们计划攻克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中的智能装备应用(如智能识别外商、人机交互等)问题。

记者到访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徐剑炫正埋头调试激光雕刻自动生产线,虽然入读轻工技师学院才三年半,却早在国赛上崭露头角: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经济应用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斩获学生组第二名。

徐剑炫说:“学校给了我钻研的平台,也给了我需要的设备和比赛的机会。有优秀的老师去教导、团队之间又有沟通交流。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高,选择人工智能,我是不愁就业岗位的!”谈及未来,徐剑炫信心满满。

记者获悉,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而从产业链布局看,应用层领域企业达58.9%,可谓占据人工智能领域“大半壁江山”。

学校党委书记成振洋告诉记者,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占比最大的应用层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和运维,能够进行一般故障的诊断和维修,也能运行主流人工智能框架模型,采集数据对算法模型进行训练。此外,学校同样关注技术层学生的培养,在预备技师阶段,学生能学到主流框架和算法的选用,根据工作现场调整设置参数,优化训练模型和数据集,解决工业现场的问题。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衍生了制造业新职业,我们把岗位能力标准、职业标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职业标准衔接,提升岗位适应性。”成振洋透露,今年,学校将建设与“制造业当家”息息相关的“三基地一联盟”,分别是:轻腾新一代信息技术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工信部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300832)学院”、广州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粤港澳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届时,将培养更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高技能人才,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借助联盟平台资源,就业形势喜人

开学伊始,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集训基地的“模拟地铁”也恢复了往日的运行节奏。这列“模拟地铁”与真实地铁列车并无二样,不出校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专业的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演练。

驾驶台内,学生通过操作按钮调试地铁列车,并根据故障现象在电器柜进行故障检修;地铁列车车厢里,动态地图、扶手、座椅等都和地铁列车完全一致,学生通过对它们进行拆装和检修来锻炼技能水平。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能够承办我们的技能竞赛,接待我们的同类院校,与我们这里进行技术交流。”专业专职教师及学院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集训队教练张恒说。

眼下,许多企业正和学院联系预定实习生,当中不乏广州地铁集团、广州中车、佛山中车、广州有轨电车、白云电器(603861)集团、广州电力机车等优质企业。学院党委书记任惠霞告诉记者,2022年学院加入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借助联盟平台众多资源,我们的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就业质量也再次得到提升,可以用‘形势喜人’来形容!”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均稳定在99%以上,求人倍率达1:4.5,即一个学生有4-5个单位或者岗位可以选择。绝大多数毕业生仅用1-2年的时间便可成为企业内的生产骨干、技术骨干,甚至进入企业管理层,用人单位满意率多年稳定在98%以上。

交通学子之所以“就业好”“好就业”,任惠霞认为,这和院校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不无关系。同时,学院明确“大交通”专业群的发展方向,打造“陆、海、空、网”互联互通的专业发展布局,深入对接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海洋产业等支柱产业,主动对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当下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培育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是技工教育的法定职责。”对于技工教育承担的使命,任惠霞深有感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精准育人、服务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