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从无到有,十五年磨一剑,经历了5000多个日夜的等待,C919终于获取了载客飞往蓝天的通行证。在“十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中国航空业传来重磅消息。据新华社报道,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于今年9月份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

随着C919取证成功,国产大飞机不仅能够在国内航线上进行商业飞行,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支持下,未来C919还有可能执飞国际航线。《》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C919的成功取证意味着第一架C919能够在年内交付并有望实现商飞,下一步C919的任务将会是提高产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逐步提升国产化率。

首架C919即将交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商飞渐行渐近

为了取证成功的这一刻,中国商飞已经等待了十五年的时间。2007年2月26日,国产大飞机正式立项;2009年1月6日,中国商飞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级大型客机机型代号“COMAC919”,简称“C919”;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

为了C919能够载客翱翔在蓝天上,一代人的青春已经远去。华力创通(300045)全资子公司华力智飞总经理陈亮告诉《》记者,他曾作为公司代表参与C919研制,结识了很多国产大飞机立项初期刚刚入职中国商飞的年轻工程师,十几年过去,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长为中国商飞的中流砥柱。

谈及取证成功那一刻的感受,陈亮觉得内心很平静。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前,中国商飞就已经在华力创通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地面试验。“我们的设备能够满足要求了”。陈亮至今记得那个瞬间,当试飞员完成了整个试飞过程,他顿觉如释重负。此后,从C919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完成取证试飞,到最终成功取证,在人们为C919的这些关键时刻欢呼雀跃的时候,陈亮都只觉得是水到渠成。

“对于C919而言,取证成功意味着获得了进入市场的合格证,第一架C919的交付和商飞均有望在年内实现。”中关村e谷CFO赵欣告诉《》记者,理论上来看,在取得型号合格证的那一刻起,C919就能够交付并且进行商业飞行,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交付的进程以及商飞的进程要视中国商飞的产能以及具体航空公司准备工作的进程而定。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此前透露,中国商飞已完成C919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中国东方航空。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东航(600115)曾披露定增公告,拟募资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等事项,机型包括4架国产C919飞机。

产业链整体孕育

万亿元市场空间

除中国东航外,还有更多企业在等待C919交付。中国商飞披露的数据显示,C919累计获得28家客户815架订单,除了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相关企业外,美国通用电气以及部分境外航空公司亦有意向订购C919。

“大家都希望国产大飞机能走出中国高铁那样的路,未来逐步打入国际市场。”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尽管国内民航市场前景广阔,但国际市场能为国产大飞机产业开启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当下C919的价格比国际主流机型便宜20%左右,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公开数据显示,国产大飞机C919的单价为0.99亿美元,低于售价1.2亿美元的波音737和售价1.1亿美元的空客A320。

在赵欣看来,随着C919陆续交付并投入使用,长期来看,C919有望获取窄体客机赛道中的1/3市场份额,预计将与其他两家飞机制造商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中国商飞想要实现与波音、空客三足鼎立,不但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逐步提升国产化率,还需关注产能的提升。“目前来看,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每年交付飞机数量都在三位数,但当下中国商飞的交付能力仍有差距。”赵欣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C919产能释放的时点同样渐行渐近。昊华科技(600378)董事长胡冬晨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大飞机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产能上量。“公司所属西北院、曙光院、海化院、锦西院等均已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名单。届时,我们的民用航空轮胎、民用航空玻璃、民用航空密封材料等均能实现上量”。

赵欣告诉记者,航空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之花”,产业链条长,集合材料科学、化学、电子学、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工业领域的技术,未来随着国产大飞机国产化率的提升,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以及围绕着国产大飞机衍生的配套服务体系有望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有券商研报指出,随着国内航空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飞机产业链带动制造业水平整体向高端化奋进,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会慢慢展现。围绕C919的下线商用及量产,大飞机产业链整体孕育万亿元市场空间。预计年均市场空间679.1亿元,未来20年市场空间为1.36万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