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资料图片)

“聚氨酯是亨斯迈的主要业务,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技术突破,协助下游产业实现降碳是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9月15日,亨斯迈亚太区战略市场部总监李涛对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如是表示。

当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下称,中物联冷链委)、北京中物联冷链物流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亨斯迈集团等共同启动了《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建立。这将是全国冷库首个低碳评价标准。

亨斯迈副总裁、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冷库是冷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先头阵地,也是成败关键所在。亨斯迈将运用跨国企业经验与专业优势,参与冷库标准评价指标制定,赋能冷库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双碳’及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目标的实现。”

李涛表示,亨斯迈从上游化工原料供应商转向产业链下游布局,围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服装胶粘剂、管道保温、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打造了一系列聚氨酯技术创新解决方案。

她表示,绿色建筑方面包括保温材料、气密材料、屋顶的防水保温材料、门窗解决方案等,“这会是我们未来三到五年的重中之重”。

冷库是工业建筑之一,也是冷链物流系统的枢纽和重要节点,近年来发展迅猛。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冷链市场总规模4585亿元,同比增长19.66%;全国冷库总量1.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

“在整个冷链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冷库”,中物联冷链委常务副秘书长刘飞表示,冷链运输网络是通过冷库节点向外发散,把整个冷链流通中运输网络,包括干线运输、长线配送,直至最后一公里进行串联。

刘飞称,冷库也是“能耗大户”,据统计,我国冷库每年仅电费就超过了800亿元。

在“双碳”目标和《“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引下,冷库作为高能耗的产业,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研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专业副总工乐园在采访中表示,影响冷库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空间利用率低、节能措施不到位、整体建筑气密性差、装置自动化不足,管理措施粗放等。

作为《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起草方之一,亨斯迈积极助力“冷库低碳化”。“冷库低碳化”即以低碳目标为导向,在冷库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各阶段,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采用绿色节能建材、高效制冷设备、有效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低碳性能优化的冷库建筑,以此实现节能减碳的最终目标。

李涛表示,冷库冷链物流乃至建筑业的减碳离不开材料的创新。亨斯迈与合作伙伴推出基于泰络优聚酯多元醇的聚氨酯冷库保温解决方案,可提高热阻效率,帮助冷库节省30%以上的能耗,且具优异的防火阻燃性能。此外,该解决方案原料最高可达60%的成分来自回收PET塑料,可降低冷库企业的间接碳排放,为冷链物流全产业链低碳转型打下了基础。

亨斯迈表示,通过冷库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力争到2025年国内冷库减碳约20%,到2030年降碳约70%。

全球聚氨酯巨头亨斯迈1970年在美国创立,业务覆盖化学品、塑料、纺织品、鞋类、油漆与涂料、建筑材料等。亨斯迈2006年在上海漕泾投资建设了MDI聚氨酯工厂,这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套MDI工厂,2008年亨斯迈将位于新加坡的亚太研发中心迁至上海。2021年亨斯迈实现营收84.53亿美元,中国是亨斯迈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