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 李春炜

红背桂长什么样子?虽然主跑的是林业和园林线,但记者还是翻阅了好半天资料才了解个大概。

至于红背桂会不会致癌,红背桂有没有毒?红背桂资料上的“小毒”小到什么程度?网上更是众说纷纭。用浏览器搜一下,上面就有陈先生看到的“惊悚小作文”;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搜一下,各路网红名嘴各有说法。权威的说法却是难觅踪迹。

今年6月,河南郑州一名网友折了路边一朵鲜花含在嘴里拍了一组照片,结果第二天就中毒进了医院,“元凶”便是她含在嘴里的鲜花——极毒的夹竹桃。

广东省生态学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介绍,出于自我保护,很多植物都或多或少有毒性。他举例,一些常见的观赏植物,包括滴水观音、大花绣球、万年青(000789)等植物的花、叶都有一定毒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不要让小朋友触碰玩耍,谨记“路边的野花野草野菇都不要采”。这就无怪乎陈先生希望职能部门给个“权威说法”,释去市民心中的担忧。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3月30日,广州已种植树木57191株,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量,选用树种以高山榕、大叶榕、小叶榕、木棉、木荷等乡土树种为主。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已于2017年—2019年开展了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二次本底调查。记录陆生野生植物有维管植物3516种。

为了让市民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广州市职能部门也做了大量相关工作,为开展自然教育而设置的具有明确教育主题的“自然教育径”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目前,市内多个大型公园已经全面铺开相关工作。自然教育径既是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众体验自然教育的直接途径。这些园区在行径周围挂有一些科普说明牌和植物名牌,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植物博览会。各种动植物的习性,市民一目了然。但在园区、景区以外,这种提示的分布就有些不均。

广州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美丽中国样本城市。刚刚“升级”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提出,新引种植物将备份到广州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将特色植物、乡土植物种植到市民身边的社区花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增加植物多样性,加强植物知识科普,推动建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

在植物“走出园,融入城”的过程中,“自然教育径”的功课一定要跟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