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尤方明

编 辑丨陈洁


(资料图片)

图 源丨图虫

破解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医改工作的一大主线。7月22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李淑春介绍称,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主要从两个方面降低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

第一个方面是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以带量采购为核心,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一是密集推进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294个药品,大部分是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

二是聚焦心内科和骨科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心脏支架的集采已平稳运行了一年半,中选支架首年的使用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1.6倍。人工关节的集采中选结果已在各地顺利实施,中选的产品供应总体稳定。

三是积极推进省级和省际联盟采购,涉及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目前,冠脉球囊、人工晶体的集采已覆盖所有省份,药物球囊和骨科创伤耗材等已被大部分省份纳入集采,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常态化招采格局。

从改革的成效看,集采有力地促进了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家组织药品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在降价的同时,集采兑现了带量的承诺,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比例超过了90%,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集采通过量价挂钩,以量换价,从机制上破解了医药价格虚高问题,净化了医药流通渠道,改善了行业生态,为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方面,国家医保局建立医保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以来,每年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共进行了4次,四年累计调入507种,调出391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数量增到了2860种。其中,整合全国需求谈判议价将250种新药纳入目录,平均降价超过50%。

为加强谈判药品的落地工作,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联合发文,建立双通道的管理机制,指导各地遴选符合条件的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体系,与定点医院实行相同的支付政策,让医院暂时没有配备的谈判药品先进药店。截至今年6月底,275个协议期内的谈判药品在全国18.41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实现了群众“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的愿望。

E N D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李凯琳

百万读者都在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