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其安全稳定与平稳运行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3月23日,在“2023年南方财经法律高峰论坛”上,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和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共同编写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靖晟作为发布人进行了发布。他表示,本报告对2018年至2022年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旨在做好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问题态势研判和案件特征分析。
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计521件,除2019年同比上升外,其他年份呈同比下降趋势。
案件类型上,经营风险与内控风险相关犯罪案件最多,分别占比40.88%与40.12%;其中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案件数量最多,共计162件(占31.09%)远高于其他罪名;涉及内控风险的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案件数量也较多,分别为89件(占17.08%)与68件(占13.05%)。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单位犯罪仅仅1件,涉及罪名为违法发放贷款罪;自然人犯罪案件共520件,占99.81%。被告人单位为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商业银行的最多,均超40%;46.83%的被告人职务层级为领导干部。
《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已造成储户财产损失、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加剧、中小银行公信力降低等四类问题。为此《白皮书》中建议,应从风险意识、案前预防制度、案中救济措施等角度提升刑事风险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