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同比多增6329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

行业人士表示,社会融资改善受益于政策发力和需求恢复,以及政府债券和表内外信贷明显扩张。特别是今年6月的社会融资增量,是近五年同期均值的1.8倍;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为10.8%,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创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这表明国内实体融资水平明显改善。

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不过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阮健弘表示,从国际比较看,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2021年末,美国、日本、欧元区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25.7个、39.5个和21.4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是16.5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我国经济表现继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受控。从政策效果看,中国以温和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说明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

2022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7.1%,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变化和新一轮疫情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与GDP的比率,经济增速放缓会推动宏观杠杆率上升。同时,为应对下行压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这些逆周期的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这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体现。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伴随着政策发力与需求恢复共振,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卢 昕)

推荐内容